1、床:床上不会有什么东西,非常整齐,被子和床单有年代感
2、冰箱:有很多蔬菜和药品
3、每天入睡前最后一件事:看书/看电视
4、中学毕业于:北京市第四中学
5、喜欢的书、电视节目:喜欢抗战,新闻类节目
6、怎么跟妈妈说话:对妈妈说话很尊敬,比我们这代人更讲究礼节
7、最好的朋友:可能是个跟她一样热情话多的人,也可能是个文静性子,这样热情的老人,跟谁都聊的来,她最好的朋友应当不止一个,可能有三五个,各类性格的她都能与其相处好。
8、包:大包里装的应该是她从超市买的菜,日常用品。小包里会有手机,钱,纸,药物。
9、失眠时会起来做家务。
10、他/她最害怕什么?有过什么噩梦吗?
最害怕她的子孙选择丁克。
噩梦:有一天离开这人世间
11、你见到他/她时,他/她正要去哪里?
她正要回家
12、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依靠的是本能、逻辑思考还是情绪?
解决问题时,她最依靠她多年来的本能,经验。
13、最难忘的事情
新中国成立。
14、周日下午他/她通常在哪里度过?
公园里和别的老爷爷老奶奶唠嗑。
15、身体特征?
手上没有什么老年斑,身材偏瘦。
16、身体语言(表情/手势)的特征?
说话时会偶尔把拿着公交卡的左手抬起来。
17、喜欢(讨厌的食物)?
喜欢蔬菜,不喜欢很油腻的食物。
18、最后,他/她的名字(出生日期?)
名字张怀荣
出生日期:1938.2.2
傍晚,大地映着夕阳,张怀荣有些费力地提着一家的口粮蹒跚前行,不时停下,擦擦汗,捶捶腰。眼瞅着快到小区门口,张怀荣下意识地挺直脊背,挂上笑容,走路也是不再费力的样子,确认已是最好的状态才走了进去。
刚进小区,张怀荣就迎面碰见了平常和她交好的三个老姐妹,吴桂芳,62岁;王秀英:69岁;洪荣革,71岁。
吴桂芳率先打招呼:“怀荣奶哟,买菜回来了哇,好精神呐,拎这么多东西走路都这么虎虎生风,身子骨真是好啊!
洪荣革半是含酸地打趣道:“我今年才71岁,就一身病痛喽,天天吃药,那嘴里苦的都没味儿勒,您看您呀,都82岁了,平日里连保健品都不吃,没病没灾的,真是好。”
张怀荣对别人这样的夸赞很是受用,“哪里哪里,心态好罢了,我虽然82岁,心是28岁的心啊,活的年轻,生活才有质量嘛。”张怀荣想保持谦虚,可皱纹堆积的眼周和飞扬的语调却早已暴露她的想法。
腰有些酸了,张怀荣把菜放下,又重新挺直腰板,跟这些老姐妹儿攀谈起来。张怀荣是读过书的文化人,这一番寒暄又是她们对张怀荣有文化能识字,可以打发时间的艳羡。最后是王秀英看时间不早了,提醒着张怀荣回家做饭,几人才依依惜别。
张怀荣气喘着到了家后,吃了些降压药,在床上先坐了半小时,再有些费力地起来做饭,把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来后,拿盖子盖上防止凉了,就坐在床上看起了电视,等着孙女回来。
等到电视上的甄嬛传播完一集,张怀荣叹了口气,知道孙女今天又是在外头饭馆吃了,只得自己走到饭桌前吃了起来,又舍不得吃那肉,想着明天是周末,中午再热给孙女吃,就净挑些孙女不喜欢的蔬菜吃了。
晚上八点十分,孙女谢琳背着书包回来了,开门就对奶奶说:“我已吃过了,奶奶不用跟我留饭。”接着就往房间走去。张怀荣心里不大好受,说起了不知跟孙女念叨多少遍的话:“天天就知道吃那些个小饭馆里的,不健康的咧,里头都是味精,一放能放一瓶,那小饭馆里的肉都是不健康的劣质肉,菜都不知道他们洗过没,家里的饭菜好好的你不吃,真的是哟,浪费啊浪费,现在的小孩,没吃过苦,不知道柴米油盐贵。”
眼看着自家奶奶又要说个没完了,谢琳头也不回地重重砸上门,把声音关在了门外,没好气地说“知道了知道了,您别说了。”
张怀荣久久看着那门,转身,身子佝偻下来,慢慢挪回了房里。
给三个姐妹和孙女也取了名字,还都很有那个年代的味儿。
写得是生活中很平常的片段。写得很真实,像极了楼下小区里坐着的几个老太太。
按时互评的三好组员耶
“最害怕她的子孙选择丁克”从这里似乎能捕捉出有意思的点,然而并没有用上。
赞一下张怀荣这个名字,有感觉。而且直接用名字做题目,勾我进来看~~
不过,还没有真正叫做“情节”的那种东西。现有的事件都没有真正贡献于主题。因此,主题模糊(写这个人是写绳么呢?)
很好奇“怀荣”这个名字,她的父母,在那个年代,想的是什么。以及,自己稍微觉得别扭的地方,那个年代能读书的读书人,也会舍不得吃肉?(想留给孙女,但她不已经知道孙女不会回来了吗?)另外,从啰嗦她孙女在小饭馆吃饭,到不知柴米油盐贵……虽然可能是因为自己做的饭浪费了,但感觉转折有些兀。(而且她让孙女提前打电话说好不就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