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深海 鸟雀 月 抛弃 淡蓝色的

深海 鸟雀 月 抛弃 淡蓝色的

 

夜月在海上游荡。

 

不知从何时起,夜的海中便有了熠煜的谱写。月光白耀清烁,如星盏点亮了浪的刃间。月的倒影在海面起伏,随浪涛沉沦,随风啸雀跃,冰凉的海水将在海中玩耍的月团成了缕缕褶皱,丢入深蓝色的海底,再一次推上水面,浮浮沉沉。月也不知晓这夜幕的游园是苦还是乐。可惜月与影并不通感,海水的温度,深浅横纵,它一概不知,只是年年复年年地禁锢在夜空的一角,不得动弹。荡在水上的月或许想要放声大笑,只可惜海水撞击山岩的洪流覆过了那伶仃碎语。海又一次次击碎它的身影,再拼凑,再撕碎,苦涩的海水一次又一次灌入身体,纵使是哭声,怕也只是销匿在破晓的风啸中了。

 

天蓝色的鸟雀向往深海。

 

雀也不知道它出生于何处,却只知道,它生来归属天空。淡蓝色的苍穹是它的母亲,或许因此它也生得一身傲然而不凡的靛青与翼尖的柔白。每一只羽翼是天空的杰作,染上昼的颜色,将它托付于高空。母亲告诉过它,昼起夜伏是万物运作的规则,于是雀生来也只见过艳阳当空的白昼与悬崖海边的斜阳暮色。它认识天,认识地,认识岩,认识日,却只知道深海同他拥有着天空的蓝,其余更何况属于夜晚的月,它也便一概不识。

 

天空终究是百灵的长首,顾不住一只小雀的潜逃。

它背着母亲躲入了夜色,黑暗将它身上的明蓝吞噬地一览无余。这次它知道,它来到了海月夜的领地。雀不怕晦暗,因为它发现月与日同样照耀了一片天地。甚至在暗夜墨蓝的衬托下,显得更是高贵明雅。它展翅跳下山崖,潜行与海面之上,同浪花一起遨游。寒滴溅在它的身下,那是它从未体会过的湿漉与寒凉,曾有雨滴落背羽,却从未有过这种鲜活的知觉。它第一次感受到,心脏与脉搏的汹涌滚烫,血液淌过的炽热。

附身向下,它竟也看到了仿佛同它般畅游海间的月影,只是那盏月,真正地翱翔在水中,笑得比它欢踊放肆,甚至颤抖着。

 

被轻而冗的海包裹,异于燥热的空气与锐利的风雪,会是全然缱绻的沉浸吧。

 

可叹天空赋予它的一切正发疯般阻止着它。不论是截然相反的体温,还是浸不湿,沉不下的羽翼,一切的一切拼命诉说着刻在本性里的厌恶。

 

月儿在海洋夜幕中熠煜生辉。万物溺水沉静,只听她一人独舞。

 

雀却暗淡无光,天蓝的羽毛也早已被夜蘸赃。它哪再有资格,去比拟月的明朗与自守,但它又哪里知道,天明下它同样绚烂,又何须与月争辉的资格,通行证亦成为了枷锁镣铐。

 

可它不懂。

驱使雀的只有生物最本源的求索欲与新鲜感。

驾驭月的,又怎仅是那云开月明下的柔和与雅致。

它向往,它钦慕,

它也想与深海起舞,诉说它在高空的苦诉厌倦,麻木不仁。成为那藏蓝裙下血红的山茶花,烈艳且凄美,无与伦比。

 

血染尽了双眼,意识已然行动。羽翼啄落,神经自缚。只得把自己全部投掷深海之中,形与觉并一,甚至比过了月。

 

天空最后一抹蔚蓝的标志陨落,沉重地掷在呼啸的浪涛尖上,却只溅起了几滴散落的寒。

 

雀丢下了从属年年的昼。

天空抛弃了雀,

 

明月戏谑地看着这只步步深渊的小雀,淡黄的月影颤抖成了锐利的模样。怎须天公作美下这一场雨,拖拽着那羽翼尽失的雀,将它扯入怀抱。

 

海面溅起一朵如山茶花的浪,却是与海无异的蓝色。

3人评论了“03深海 鸟雀 月 抛弃 淡蓝色的”

  1. 作者阐述

    (1)请描述一下写作它的过程——痛/快乐/无聊/煎熬/迷幻……这次写作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写作过程挺随性而行的,第一次可以公然写这种比较离奇黑暗的故事。收获大概是看到了自己完全随心写文章的样子是什么样,可以尽请写一些想写的“废话”。

    (2)客观地看,这篇初稿最大的闪光点在哪里?(例如:修辞、结构完整、悬念制造得好、人物塑造得好、结尾漂亮、终于写出了那个类型的文儿、有我对世界独特的理解、特别有感情……不一而足。每篇作品的好都会是不一样的,跟身边活生生的人一样)
    景色描写好,可能看起来比较·“文艺。

    (3)目前最想修改的地方在哪里?/最想解决的问题(困惑)是什么?有点解决的眉目没?
    标题和结尾。当时生病了没来得及仔细思考怎么写。、

    (4)你有什么想要表达的放在这篇作品里了吗?如果有,它是什么?
    其实一开始没有,只是想写一些有趣的文字。后来写着写着可能也是想表达说不要轻易因为在其他众人所趋的邻域不得优势,格格不入而轻易抛弃原本属于自己的世界。你本身在那个世界里是闪闪发光的,只不过你可能没看到也习以为常。勿要为了从流”晦暗“与它的新鲜感而抛弃光明,即使你并不觉得那里危险可怕,会剥夺走你现有的一切美好。感情也并不互通,眼见不一定为实,子不知鱼之乐否。

  2. 读者评价指令
    (1)阅读时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儿?为什么那里给你留下了印象?
    在雀决定去感受月、夜、海的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即“天空终究是百灵的长首,顾不住一只小雀的潜逃”这句话使我印象深刻。它将全文分成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小雀对白昼的厌倦,后半部分是小雀感受黑夜酿造大祸。本句没有直接写出小雀自己去干了什么,而是站在天空的角度侧面讲述天空没有顾及到小雀的逃脱。
    (2)读后你有什么问题吗?请提出你的疑惑和不解。
    我想知道小雀为什么突然就会死亡?以及文中的“天空抛弃了雀“是从何而来,我觉得是雀抛弃了天空或者海洋抛弃了雀可能逻辑更顺畅。还有“怎须天公作美下这一场雨”也让我有些疑惑,我没有找到是否文中提到过雨带走了小雀的生命。
    (3)你觉得这篇初稿最值得称赞的地方(闪光点)在哪里?如果可以,请摘录文中的一点片段给出例子
    我觉得文笔太棒了。“不知从何时起,夜的海中便有了熠煜的谱写。月光白耀清烁,如星盏点亮了浪的刃间。月的倒影在海面起伏,随浪涛沉沦,随风啸雀跃,冰凉的海水将在海中玩耍的月团成了缕缕褶皱,丢入深蓝色的海底,再一次推上水面,浮浮沉沉。”这一段景色描写用词细腻,我可以在眼前完完整整的呈现作者表达的画面:月的倒影在水中随着海浪浮浮沉沉。
    (4)你觉得最影响它成色的是哪里(最大的bug)?请努力想一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修改。
    我觉得是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可能和我感受到的中心思想不太一样。通过作者的自述,作者是想表达不要因为看着一件东西很美好就想去尝试。而我阅读这篇文章获得的思考是要努力的为自己想要的事物一搏,即使失去生命。我建议作者可以将中心思想稍微改动一下,变成在追求自己所想的过程中也要坚持适度原则,切忌贪婪。

  3. “寒滴溅在它的身下,那是它从未体会过的湿漉与寒凉,曾有雨滴落背羽,却从未有过这种鲜活的知觉。它第一次感受到,心脏与脉搏的汹涌滚烫,血液淌过的炽热。”重读,这句话提示我,为什么我的读后感和Dawni Yuki一样~因为这里我看到的是一个生灵的内心渴求和它先天条件之间的博弈,是自己和自己作战。我觉得雀儿蛮英勇!它渴望以一己之力亲自确认自己是谁,不惜付出生命代价,这很了不起。

    解屿的文字比较书面化、形容词多,我会觉得阅读时阻碍我去理解发生了什么,会有雕琢之感。我的意思是,读的时候我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的存在,我没法投入去理解雀儿,而是在理解作者如何理解雀儿。个精来说,希望修辞的运用是辅助故事,而不是夺故事的彩。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