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一路向南流浪,将94与08镌刻在东方。
——题记
北面似乎是25年前学生所作的壁画留下的蓝色喷漆,加上不知为何要张贴上去的报纸——如今已不免泛黄;内容也不尽完全,角落贴的那几张还结了蛛网。满溢在周围的,是野趣和雨后泥土的清香。
无了旧日夕阳下的片片温情,惟有那哀思款款,随着白花与青丛生出来。
却见墙的一角,“Beijing2008”几个大字赫然已被腐蚀了大半。萧瑟与绵柔间,总是一腹哀怨。秋雨丝意绵,细叶蚀沙间,漫天离红去,空将遗笑颜。
踌躇几步,不免心寒。回想课业,忙瞥一眼手机上记录的些许文章问纲。犹记其中一问——“它有多重呢?”
我想,这问题本身亦是有重量的罢。
“它的重量么?”
“不知道…可是类比的话,北面的墙,或许是25年那么重;南面的,也有十一年的重量了吧。”
有着如此重量的它,像极了博物馆的展览版,时光轴,或是一幅幅走马灯。
“赵巷人的小康梦”
“作恶多端者死路一条”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看起来,它是独立于大泥湾的。放眼望去,这里的一切皆是新生的事物,却仅仅它保留着过去的美丽与哀愁,卓然遗世,不肯别离。
卓然于此,它是多彩而永远光鲜的,一如过往的欢乐总是人们在望向它的那一瞬涌入心海;然它亦是萧瑟而永远怅惘的,只因它与时光的流迹融于一体,沉着而坦然的许藤蔓爬上它的墙壁。如今,它好似一位年老的隐士,沉淀在它自诞生起便为之伫立,又摒弃了它的地方。
它也是个记录者,历史以它镌刻着那些熟悉或陌生的名字与图案,那些为之欢呼或闻之唾弃的人物与故事,那些令人难忘的光辉岁月与春秋易日。它沉着的,载着那残存的时光印迹流浪。它载着他们,若水携鱼,若鱼附水,徐徐流去。它们在寂静中游荡,带给多年以后,伫立于前的人儿它零落的殇。
“它在向我诉说一面墙。”
“它在向我诉说一群人。”
“它在向我诉说一所学校。”
“它在向我诉说一个时代。”
而那流动的、若水的能量,是时光。
仿佛是黑曜石组成的长廊,将陈旧以黑的肃穆珍藏。尘埃将岁月沉淀在影之中,埋葬在泥土里,任由吞噬着记忆的藤蔓生长。可是,在彻底被遗忘之前,它依旧不忘自己的使命——永远将流光流淌,自北向南若江水沧浪。
过往沉浮千丈,水儿清,浪而涌,几经沧桑。
浪潮成世,泱泱从昔来,莽莽东流去,浩荡回响。
终是晓得,有关新世纪,有关新时代,有关下一个十年。这样的世潮,席卷而来,带着希望的风和青春的火。经年以前,那风欢欣地吹拂着、那火雀跃地燃烧着;那风带来了它,也是风带来了火——
舞曲从昔来 弥夜回梦在.
革陈立新纪 世潮莫徘徊.
有道是,可至春风褪去,它才恍然晓得,那风带来的火,要以它为火种,将它燃尽呵!
“那么,你何为如今这般模样?”
“你可曾不甘,你可曾失落呢?”
它依然伫立于此,不曾回应半句。
只因答案便是长久的静谧。
回眸间,浮现出寥寥光影,深鞠躬即而便要唱出些新的歌曲:
“忘不了的,年月也不会蚕食。”
“但有一个梦,不会死,记着吧。”
世人皆梦,东墙,亦有其梦罢。今夕今日,它许是大梦初醒,依旧含糊的流连着梦中的光景,才由着那藤蔓攀爬,那野草生长罢。
以致终有一日,梦之光景一如过往之潮水轮回奔来之时,世人便得以见证,那梦的模样为何。
无论为何,定是有着春风与火种的梦罢。
那梦中,亦定是有着舞曲与世潮罢
东墙呵,请勿在这长流水之火的席卷中睡去。快快清醒吧,不然你此刻可会知呢——
上升火焰,它来过,它正来,它将来。
流光江水,它昔在,它今在,它永在。
作者阐述:补一个作者阐述QAQ。其实很早就注意到这面墙了,是从一位同学的朋友圈中看到的。报纸上那句“作恶多端者死路一条”深深吸引了我,便寻到这墙,又为其厚重感与时空之交错感沉醉了。20世纪九十年代虽为世纪之末,却是中国人希望满怀的时代;08年的社会,所谓“盛世”在一步步向中国人走来。这面墙便是记录如此之欣欣世潮。浪潮跌宕,时代更迭——而今,我们的时代也在不断更新着,或许总有一天,属于我们的世代的欢喜悲忧亦将镌刻在无数如此墙壁上罢。
无了旧日夕阳下的片片温情,惟有那哀思款款,随着白花与青丛生出来。
真的很喜欢这一句。
你的文字很有诗意。来自时光的诉说,光与影,都被你捕捉了~
能够看到很多安凉夕的想法和情感,但看到墙的信息还不够。希望情感克制着用,露1、2分藏7、8分,而细节信息更多、更丰富、唤起人更多想象的可能性。
以及,
形容词要慎用。如果作品是一道菜,形容词应该像调料那样,点睛、但用多了会遮盖食物的本味。
好的,谢谢老师
不去拘泥于格式,但把多方面都融入了文章。
时代的浪潮永不停息,但愿我们还是能够不断前进;并且在前进的同时可以回头看一看这些最忠实的记录者,它们值得被尊重。
您好温柔quq
Pingback: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