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均你好,我是xx晚报的记者,正在做一个随机采访的项目。您愿意参加吗?”
黑暗的角落里,暗红色的烟头忽明忽暗。
阿均探出头来,五官平淡的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脸上的口罩在肌肉的牵扯下从鼻头上滑落下来,露出有点油光但非常光滑的皮肤。瘦瘦小小的,肩膀也很窄,典型的南方人长相。
细长的眼睛露出疑惑和防备。
“是这样的,这是我的记者证,xx晚报正在开展民生栏目,所以要采访一些人。我刚才在这剪头发,听店里的tony老师说您技术最好,所以就想采访一下您。”记者羞涩的笑了一下,手不好意思的抓了抓刚刚剪好的头发。
阿均的眼神习惯性的向上瞟了一眼他的新发型,“服帖度不太行,下班之后让给他剪发的人再练练”
“原来是这样”阿均一下子笑开了,口罩的掩盖让记者看不见他的笑容,但突起的苹果肌和眯起来的眼睛让他感觉十分温暖。
“感觉剪得怎么样,满意吗?要不要办个卡,正好是双十一了,现在有活动,充三千送一千。挺划算的。”地位的瞬间转化一下让记者没反应过来,愣了好几秒。
“哦,还有充五千送两千,你来烫两次头就没了。不办也没事,记得尝过来啊。”
明明是说过千百遍的话术,阿均的脸上却充满了真诚,仿佛这是他做的第一单生意。让人喜欢的是,就算是说着钱,他也没有被铜臭味包围,那表情仿佛自己就是个消费者。
“你这个采访会发表吗?”阿均好奇的问道。
“嗯——,会的,后面会发到xx晚报的电子刊上,还会有少量的发行刊。”
阿均眼睛一下亮了。“我对这个还挺感兴趣的。”
记者很惊喜,连忙说:“那您看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聊聊?”
阿均想了想,又看了看花花绿绿的电子预约表,“下周一吧,周末来的人太多。咱们加个微信,有事微信联系。”
记者赶紧掏出手机,对着阿均扫了二维码。 “行,那我今天就先走了,具体时间你再联系我。“
“别忘了办卡!”阿均调笑道。
时间转眼就到了下周一。听他们说,阿均开的这家理发店很高端,技术也很好。几乎要成了这条商业街上的网红店。记者想想自己光剪头发就花了几百大洋,不免有些肉疼。
他们约在了这条商业街尽头的一家小咖啡馆,工作日的上午很冷清,他坐在靠窗的座位等着阿均,在心里思索着一会要问的问题。这其实算是他的第一个正式工作。一个个问题在他心里翻滚,却想不好问什么。第一面阿均有点冷的脸让他记忆深刻。
门铃响了,惊了屋里寂静的空气。
阿均带着黑色的贝雷帽,穿着黑色皮衣,头上露出精致的发型,看起来还有几分帅气。
“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呢?”
“小时候学习不好,上了个中专,想出来学点手艺赚点钱,所以就做了理发”
“那我其实很好奇,您是怎样打拼的呢?能在这条街上开家店可不容易”(笑)
“这个就说来话长了”他一讲到关于自己的事情就变得有点不善言辞。“我想想,当时我应该刚成年,一进理发店,什么也不懂。那时候管我们叫学徒,其实就是洗头的。我学了一个半月才学会洗男头。还是从家里娇生惯养的,我那时候才知道原来手也是能让水给泡烂的。学学学,从给人洗头到烫发上药水,我学了两年。”
“每月倒贴钱。”
记者静静的听着,在浓缩的作用下,阿均就像喝醉了一般,嘴里的话不停的向外吐。
“我当时觉得太慢了。这样下去能学到点啥呀?我也不爱说话,不会推销,师傅眼里看不着我。就把工作辞了,拿着钱,去大城市。想着多见见世面,总能学到点啥,也能挣更多。报了个美发班,把前两年攒的钱花了个彻底。”
“那您学成之后,就自己开了这个店?”
阿均斜着眼看记者,好像在笑他不懂门道。“怎么可能?要想开店只有技术怎么行?我出来之后,家里不行了。我妈病倒了,胃癌。我就拼命的打工,光在店里干还不够,还要出去接私活。一天三个班连轴倒,那时候年轻,身体好。每个月能给父母寄去小一万呢!”
他似是有些骄傲的说。
“还学着了不少东西,这大店怎么运营的,算是全偷摸的学着了。就是头发老掉,烟没停过。”
记者嗅到了值得深挖的点,“少年为救母拼命打工”这样的标题下意识的就在脑海中浮现出来。他不由得一哂。
“那您的母亲,嗯——,怎样了?”
“还好还好,发现的还早,控制住了”
他神情还算平缓,对这样的结果早就满意了一般。
记者突然想到了自己最开始接触到的死亡。是间接的,他的舅妈的父亲,也不知道应该怎么称呼了。那时他还是十几岁的少年,在外求学,假期回了一趟老家才知道亲戚病重的事情。他感到有点惊讶,因为他回家时看着舅舅舅妈还有表姐,并没有什么特别悲伤的样子。忙乱倒是真的,那几天家里鸡飞蛋打,谁和谁都能吵起来。算了,谁知道呢,人家悲伤要给外人看吗?死人难道要把活人给弄得不成样子吗?
思绪飘的太远,他连忙把自己拽回来。
“那您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印象最深的事情?”
阿均顺着他的话思考,“有一位顾客,我到现在也忘不了。我刚开店的时候,就那一个阿姨找我剪头,我一开始不会说话,没人办卡。她看我这里离她家挺近,技术也还行,就一直在我家剪,这卡里的钱就没断过。来的时间长了,一来二去的就熟了,平日里常给我带点孩子们拿回来的特产。我那时候特别不好意思,现在想想,她是把我当儿子孙子疼了”(微笑)
他顿了一下,拿起咖啡喝了一口,继续说:“有一回阿姨卡里的钱快用完了,去充值时对他说了一句话:‘我这次少充点吧,年纪大了,充多了不知道还有没有用完的那一天。’这句话我记到现在,她把那次充完的钱用完了就没再来过。”
阿均陷入了他自己的回忆里,久久没有出声。记者仔细的看着他的脸,很难在步入社会许多年后看到这种近乎孩童的天真的表情了。
好吧,阿均一开始就和别人不太一样,过了这么久,其实他还是当初那个不会说话的小学徒。
阿均回过神来,冲他笑了笑,“我的事情普普通通,大概也就这么多可说的了。”
大概是心里有事。
记者知道他不想再谈,二人起身告别,背道而行。突然,记者被一声略显急促的声音叫住:“你这个采访会发出来吗?”
记者回头回答道:“会!有电子刊,还有纪念版的纸质刊。”
阿均像是不好意思的说到:“那您发出来之后可以给我一份纸质版吗?我想邮回去给我妈看看,她年纪大了,用不惯手机。”
正是秋天,身后的梧桐叶重重的落了一地。
想问的是所以所以就完了吗?所以这是阿均视角还是记者视角还是上帝视角?
对啊,就是完了。阿均肯定还会再这个深秋里继续打拼,不知道他的母亲能不能活到下个冬天。其实没有想好是谁的视角。但是这样读下来也不能说不顺畅,过程中就是想到哪就写到哪了。可能还会再改,谁知道呢
1、如果ta有机会为自己写回忆录,你觉得ta会看重自己一生中的哪方面经历?具体到,ta会致力于讲述什么时刻?
在大城市的奋斗史。当属于他的店在这条商业街装修完毕的时候。
2、职业:ta职业生涯中最经受挑战的是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ta是怎么应对的?带给ta的后续影响有哪些?总体说,这种挑战来自于外界还是来自于内心(例如某种性格弱点)?
在刚刚开始打工时,被一个因为自身原因恼火的客人辱骂很久(一个小时或者更久)。这次经历让他对于这个社会的看法都变了一下,或许以前还是把自己放在小孩的位置。现在他只能承认善良的人没有那么多。 这种挑战来自于外界,一个现实的社会对于青涩的小孩的打击。
5、外界:对ta自己来说,是受了哪些外界影响,ta才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对你(创造ta的人)来说呢?
家庭教育,打工经历,求学经历,漂泊经历。对我来说是看到的社会新闻和生活中对于这类人的交流和理解。
6、想象……文中曝光的ta这个事件,有或者没有,对ta来说都一个样吗?(会有本质性影响吗?会有些微影响吗?会有看似无但实则有的影响吗?)那影响是怎样的?
我觉得一定会有影响的,首先就是接受到采访这件事情就会让他念叨好久,还会把这个采访给父母或者亲戚看看。然后就是这是一个契机让他回顾了他的前半生,或许他走后很久还在想原来自己的以前是这个样子,原来时间过的这么快,原来……
第五题修改:对我来说,可能是他童年时期父母对他的爱。他是一个就算成绩不好也过得非常幸福的小孩。
1、你心目中想要展示的人物核心特质是什么?
赤子之心
初稿跟上述目标的差距在哪儿?(哪里是你想要、但感觉没写出来的)
关于他步入社会多年但是不世故,好难写。
2、你觉得自己选取的情境/事件是(展示人物核心特质的)最佳选择吗?
我觉得是吧,可以顺理成章的让他把自己的人生说出来。
3、具体说,你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最后的关于母亲的地方和赤子之心冲突吗,会造成混乱吗 ?
关于记者,是不是有些抢戏?
怎么处理这些问题?
1、作者笔下的人物哪里吸引你?(你可以举例、也可引用原文。)
单纯读故事,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人?
吸引我的点:他的长相和性格给人一种矛盾 只看模样感觉是一个很闷的人但其实又不是感觉他本身可能自带一种故事
南方人个不高好说话性情温和不爱讲话但并不是不能说话也很能说很不在意会自嘲的人
2、请试着帮Ta解决困难(作者阐述的问题3)
记者抢戏了啊喂 乍一看我以为是cp向 可以不用写记者怎么想的用记者的动作体现 记者在本文就像是个工具人催促着阿均讲故事 所以记者怎么想的似乎并不很重要两个都写就容易乱了
3、帮作者设想三个情境——根据作者在进深版阐述里提出的目标,你认为展示人物的哪些时刻有助于展示出Ta的这种特质?
注意:时刻包括时间、地点、冲突/事件的性质
也许可以不让他那么骄傲在不断的打击中体现赤子之心
比如没能救活母亲 或者因为剪发和母亲发生的冲突 在医院在电话里 母亲去世后的沉重打击
让他变成单亲家庭的孩子 在众多平庸理发学徒中脱颖而出 工厂里干活只有他不喊累或者最开始在理发店工作给人干活不领工资只有他愿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