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本该用于吸汗的运动发带牵到眼睛上,顿时感到有些紧勒,突如其来的黑暗一下子笼罩住我。我是小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蒙眼的。在此之前,我已经拽着同伴的袖子在校园溜达了一圈。
我很怕。眼睛是我最依赖的感官。我用鞋底一点一点地从地上蹭过去,听到吱呀吱呀的摩擦声,足底也感受到微妙的摩擦力,我判断:地面是粗糙不平的。我的同伴告诉我,我走在石子的马路上。
再走了不知道多少步,我一下子好像迷失了方向。我担心不能在20之前回到教室了,于是急忙问伙伴,我现在在哪?我在往哪里走?伙伴给我指路,但我还是不懂所谓东南西北到底是哪边,伸着胳膊四处乱指,询问,试图在脑中勾勒出熟悉的校园。但没有成功。
你的右边现在是展览柜。我一下子懵了,什么展览柜,我们学校还有展览柜?往边上又小步移动了半米,一直不敢放下的手终于摸到了实体——那是不算冷也不算热的塑料板,上边好像还沾着些久未清理的灰。我即随恍然大悟:哦,是这个展览板呀!我的方向感似乎一下子回来了。
初春晚冬,乍暖还凉。本沐浴着柔和温暖阳光的我忽然感到裸露的手和脸颊被风带走了热量。又走两步,风更大了。我猜这里是风口。
经过西楼后,绕到了西门门口。按我的记忆,这里平素有许多鸽子聚集,按理来说是比较吵闹的。但令人诧异,耳旁只有麻雀和不知名的鸟叫,叽叽喳喳的,在哪里都能听见。但由于并不很近,而且声音不算难听,所以也不觉得十分聒噪。往左踏几步,感受了地势的小幅降低和草坪特有的柔软触感,便更加大胆地向左跨开几大步,左手猝不及防地撞上了粗糙的石面。我知道这大石上刻有字迹,却不知道它的表面有如此沟壑。突起、落下,横着的纹路层层叠叠,像我买过的一双运动鞋特化防滑的鞋底。这石头很冷,像冰箱里刚拿出来的温度。向下摸索,有更深一些的凹陷,我想那就是字迹了。那个字的纹路似乎是大,然而不知为何横画及其狭窄,甚至不容我伸进一根手指。但那一撇一捺又十分狂放,是从两边斜着向中间运刀契刻而成的。
再拐了弯,到了食堂门口,摸到四根铁栏杆。油漆似乎有些老旧,已经掉了不少。也许露出了些许铁锈,我不敢用力去摸,于是只是闻了闻,确实是铁锈的味道。
走过一段不太暖和的路,听到汽车排放尾气的声音,于是我等了等。一会儿,过了马路,同伴告诉我已经到了南楼附近,再然后,我就重新获得了光明。
”猝不及防“这里我读的时候都有鼻梁异物感!
”但那一撇一捺又十分狂放,是从两边斜着向中间运刀契刻而成的。 “?对字的描绘细致,给我留下印象。本来需要看的字,用摸笔触去会意,好像在武术里无声无息感知对手的力道,有趣。
同样喜欢石头的那里!写的好细致 真的会有是在摸石头而并非看的感觉
谢谢评论q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