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观察作业
人物调查问卷:
1、床
张先生的床非常大,可能是因为他的个子很高的缘故。床头是木制的挡板,床尾有一个小沙发,上面放着他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2、冰箱
他最近刚换了一个冰箱,空间更大,耗电更少,张先生觉得很不错。冰箱里有奶酪、面包以及各种蔬菜,还有猪肉。
3、每天入睡前最后一件事
张先生是一个非常热爱阅读的人,他每天睡觉前都要读30分钟的书。
4、中学毕业于
博爱县一中,河南的一所中学,在张先生上学的年代算是比较好的中学了。
5、喜欢的书、电视节目
张先生对中外名著均有涉猎,上面提到过他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所以他喜欢的书有很多:《教父》《基督山伯爵》《福尔摩斯探案集》《血色黄昏》《1984》等等。他平时基本不看电视,只有每年在除夕夜的时候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6、怎么跟妈妈说话
张先生在每年寒假都会带着家人回河南老家,跟妈妈说话用的是方言,我反正听不懂。平时的时候很少打电话,可能一个月打一次电话,互相问候。
7、最好的朋友
张宝忠先生。两个人都姓张,而且还是大学同宿舍的同学,就是上下铺,关系非常好。不过现在张宝忠先生在天津,而且工作繁忙,相聚的机会比较少。
8、包
张先生的包是一个黑色皮包,他的工作是大学教授,包里装的基本上都是电脑和论文纸,还有签字笔等等。每天上班他都会带着这个包,很少看到他不拿。
9、失眠时会
张先生很少失眠,他比较注重睡眠,每天中午都会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大约40分钟,而且每天晚上十点半准时上床,看半个小时书,然后睡觉。
10、他最害怕什么?有过什么噩梦吗?
最害怕的应该是Nature Science论文没有及时发表,可能还有带研究生做的实验失败。他基本上从不做梦,有没有做过噩梦我也不知道。
11、你见到他时,他正要去哪⾥?
他正乘坐地铁8号线回家,我与他同时乘坐8号线,基本每天都能碰到。
12、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依靠的是本能、逻辑思考还是情绪?
张先生是搞科研的,所以比较注重逻辑思维。解决问题时,会先进行合理分析,再制定计划。
13、最难忘的事情
应该是和他的妻子结婚吧,他们的婚姻非常美满,有一个儿子。
14、周日下午他通常在哪里度过?
张先生每周末下午都会去离家特别近的一个公园里跑步,5公里,大概跑半个小时。
15、身体特征?
张先生个子很高,带一个深蓝色边框的眼睛。他的脸色红润,尽管已经49岁了,但是基本没有白头发,也没有皱纹。他的身形非常匀称,可能因为是经常锻炼的缘故,
16、⾝体语⾔(表情/⼿势)的特征?
张先生的眼镜总爱往下滑,所以他经常用手去推眼镜。他最近刚换了一个比较新式的发型,经常用手去整理。紧张的时候,张先生会来回走动,或是抖腿。
17、喜欢(讨厌)的食物?
张先生最喜欢的应该是拉面,他经常光顾楼下的清真面馆。他应该也比较喜欢吃宫保鸡丁盖饭。讨厌的食物是香菜和葱。他每次吃涮羊肉的时候从不沾任何调料,吃拉面的时候也会嘱咐服务员不要放香菜。
18、、最后,他的名字(出⽣⽇期?)
张先生本名叫张利民。他是河南人,现在居住在北京,他出生于1972年9月。今年还不到50岁生日。
人物故事:
一觉醒来,张先生本能地穿好衣服,快速刷牙洗脸完毕,早饭都没吃,就出了家门,奔向地铁站。奇怪?为什么今天的人这么少。他掏出手机一看,今天居然是星期六。还以为又要迟到了。他走回家,脱去外套,躺在沙发上,思考着最近的这个实验项目进展情况。
躺了一会儿,他坐起来,来到自己的办公桌前。他的办公桌与在办公室的办公桌几乎一样。上面有电脑、自然科学类的书籍等。张先生打开电脑,又开始帮他的研究生修改论文。这样的居家办公已经是常态了。说实话,张先生已经有点开始厌烦这个工作了——大学教授。张先生是北京一所211大学的教授,可是他已经逐渐厌倦了整天坐办公室的日子。在其他人看来,大学教授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张先生却觉得这是一个苦差。
一个上午过去了,张先生的工作效率极高,帮助每一位学生修改完了论文。但是他的内心却并没有丝毫的喜悦。吃过午饭,他照例躺在沙发上小睡40分钟,只不过是在家中。醒来之后,他决定去跑步,可能只有跑步才能让他找到片刻的宁静。至于妻子和儿子,他们两个去找朋友聚会去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正常交流。打了一个微信电话,安排好诸多事宜,张先生便出发了,准备走进大自然。
回家之后,张先生拿起了一本《基督山伯爵》开始阅读,马上就要看完了。总体来说,张先生非常自律,这也是他比同龄人显年轻的原因吧。
充实且忙碌的一天结束了,张先生躺在床上,缓慢地合上了双眼,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初看人物问卷的时候我以为张先生会是一位快乐的人,因为他的生活很规律、很有条理,看起来很理想化,通常情况下,大家总会认为那些看起来达到自己的理想的生活,是快乐的生活,创造出这种生活的人,也必然是快乐的人了。但是文章中却说“厌烦”这个体面的工作、“厌倦”枯燥的生活,让人很期待背后的原因。
”缓慢地合上了双眼“吓人
看不到自评和互评,也不知道云中客有怎样的目标、想怎么改,感觉自己插不上嘴。
只看初稿的话,调查问卷里好朋友也姓张这样的小点挺有意思,不过没有故事,就是记述一天生活的流水账。
张先生的生活在周围人中,有代表性——并不多么喜欢自己手头的工作,但为了生存和更好的生活,也高度自律、按部就班地过着日子。至于他为什么不喜欢这份工作(他喜欢什么?他有理想的生活状态吗?),他有没有想过改变,这些我们就不得而知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1、你心目中想要展示的人物核心特质是什么?
初稿跟上述目标的差距在哪儿?(哪里是你想要、但感觉没写出来的)
我想要展示的人物核心特质是自律的好习惯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我感觉作者的心理活动描写不够丰富,这是差距。
2、你觉得自己选取的情境/事件是(展示人物核心特质的)最佳选择吗?
如果不是,你现在想来还有什么其他可能的情境/事件可选?
我觉得可能不是最佳选择,我认为还可以增加一些他在工作上失意的场景,完善他的心路历程。
3、具体说,你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去完善人物心理变化。
选取“失意”的典型事件怎样?
进阶读者互助:10分钟
1.作者笔下的人物哪里吸引你?(你可以举例、也可引用原文。)
“在其他人看来,大学教授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张先生却觉得这是一个苦差。”
单纯读故事,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人?
自律但缺乏对工作的激情的人
2.请试着帮Ta解决困难(作者阐述的问题3)
我觉得想要完善人物的心理状态变化,首先要把人物出现XX心理的原因详细写清楚,作为作者一定要了解自己的人物,工作一直不顺利和工作伤害健康到底哪个是他厌恶工作的主要原因?他的心理变化在于什么地方?从什么变成了什么?我认为这些都一定要想清楚并在文中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