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童年的厨房里

“唰——”,磨砂制的推拉门生生地蹭着地面平移开来。诚然,这个空间面朝绿莹翠树,远眺的视野里,安逸平适。仍不可否认的,这个不大的空间里,橱柜琳琅,但厨具肆意。
我们一家都不爱收拾,懒于收拾。
甚至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废旧的体重秤一直被放在灶台下的空地上,其在浅灰色的地板上已经留下了焦黑的痕迹。
瓶瓶罐罐没有固定的居所,随意胡乱地被塞进抽屉,或夹在柜门之间。冰箱里的蔬果鱼肉很草率地分了类,蔬果被放在冷藏格,鱼肉则放在下层的冷冻格里,拿出的附着冰渣的肉总是伴随着海鲜的腥气。至于果酱酸奶,仿佛它们的身上从来不写生命终止的日期,以至于在其过期两年后才被翻出这样的事在厨房里时有发生。为此,厨房里时常爆发出争吵的轰鸣。
但对于做饭这件事,爸爸妈妈格外重视和细致。
铺着薄薄一层油垢的桌子上的案板是按生熟区分正反面的,烹饪料理的锅碗不知换了几番,购置了多少。童年时学校的饭异常的不合胃口,每天一去上学就开始垂涎于晚上的佳肴,回忆着每天傍晚伏案时溜进门缝的肆意飘香。葱油鲳鱼还是清蒸蛏子,三黄鸡还是雄记烧鹅,这些映在我内心的菜名谱绘着我童年的厨房,让那些记忆愈加浓郁。

avatar

4人评论了“回到童年的厨房里”

  1. 拟声词+破折号开头。让人(我)一下子被吸引过来:)
    明明前面活泼笔触,前后比重却让我迷了。“但”的后面不是重头戏吗?从豆腐块比例来看,从具体程度来看,这里没有被写足。只是报菜名,馋读者没得说,更深入的感触和细节缺缺了。

  2. “我们一家都不爱收拾,懒于收拾。”和“但对于做饭这件事,爸爸妈妈格外重视和细致。” 内里相比较于外壳更重要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