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前的复盘
1、你选择的非虚构人物故事是哪篇(请给出公号&文章题目、推送日期)?
三明治|《30岁,我终于拉黑了母亲》2023-03-16
你最喜欢这篇的文章的哪里?
不如说最打动我的是读到最后作者与母亲、与自己的和解。
最不喜欢它的哪里/?
主观意识太强了,所以导致对人物的刻画比较极端(?
2、你找到这篇文章的叙事动力路线和主旨了吗?你认为它的推动力足吗?如果换你来,你想在哪里添/减什么内容吗?也请给出理由。
有的转折稍微有点硬,比如开始叙述母亲的“优秀”时与先前的负面争执相差过大,感觉有些脱轨了。也许可以考虑相互平衡一下正反面的“度”
3、你认为它的叙事策略跟这篇文章你最喜欢的那个点,有什么关系吗?
说实话关系不大,之所以读这篇大概也是因为我自己本身也有拉黑母亲的经历,想来看看别人的选择。虽然不曾有像作者一样窒息的暴力环境或家人之间复杂的情感牵扯(大概因为我对家里人的情感过于单薄和简单),但与母亲的关系却也早已丢失在时间里了,剩下的只是不理解。人真是可怕的生物,十年温情远不如一朝伤痛刻画得深,于是剩下的只有失望、愤怒、厌恶、烦躁、自我折磨和讨伐……说远了dbq
所以看见最后的和解与释怀还是很高兴的,起码作者探讨过母亲与的关系之后有了一些答案。
看到了漂亮的字,和Iris的良善。
九曲十八弯画得好👍
”主观意识太强了,所以导致对人物的刻画比较极端(?“👍👍 我阅读时感觉作者话说得急,好像在倾诉她的委屈和不解。感觉作为读者,我不需要思考,带着耳朵和包容来就好。也因此,这个”和解”在我心里也打了折扣的。
人说什么跟谁谁和解,是不是首先跟自己和解呢?
抱歉Iris,留言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