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回忆幼时去过的一家特别的餐厅。
爬完两层楼高的台阶上来再走五十米,左边就是全聚德的入口。正上方挂着黑底金字的[全聚德]三字,我总喜欢在心里默默倒着读成“德聚全”。
店门口两侧经常放着很多透明的塑料椅,一旦四周泛起暖黄的灯光,椅子便被零零散散地排列出来。尤其一到夏天的傍晚,门口便陆陆续续坐满了顾客。嘈杂声似蝉鸣一般大了起来——抽烟的男人,聊天的女人,还有坐不住到处乱跑的孩子。我也忍不离开椅子漫无目的地逛悠,以免先成为蚊子的晚餐。
感应门一拉开,有一只巨大的黄色鸭子正站在左侧迎接来宾,我猜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伸手摸摸它那伸出来的橘黄的鸭嘴。再往里走有一位挑着烤鸭的老师傅,沉稳的黄铜身躯映着亮光,他背后的石砖上书写着满墙文字,只可惜现在我早已记不得内容是什么。
餐厅里有两处特别的地方。中央的木台子周围有一圈水池,漂浮着莲花和莲叶,还有五颜六色的金鱼穿梭其间。我总忍不住偷偷地伸出手去戳一戳软绵的假花瓣,看溅起的水珠在叶片上滑滑梯。靠着最里面是一块巨大玻璃,孩子的身高凑近去,刚好能看到桌台上正在被“分尸”的烤鸭。掌刀的师傅戴着顶高高的厨师帽,手起刀落间,一片片泛着油光的鸭肉便整齐地排列在眼前。那时候我总要鼓起好大勇气,还非得拽上母亲一起,才敢站在玻璃前去看,大概是因为害怕那把削鸭如泥的大刀。
最经典的烤鸭我至多吃两卷就再不碰了,反倒更为喜爱盐水鸭肝和鸭舌,放入白菜的鲜美鸭汤我甚至也能喝上几碗。我还喜欢鬼鬼祟祟的顺走大人们蘸料碟里的黄瓜,蘸着烤鸭酱吃。记得不论半只还是整只鸭子,都会有半个或一个鸭头和几片烤的酥脆的鸭皮上桌。这时父母总会扒出鸭脑壳里的脑子放在我的盘子里,还会把大多脆皮留给我蘸白糖吃。
烤鸭店在一个很大的平台上。南边有一个被黑色瓷砖围城的小喷泉水池,水道一路通往平台边缘,在阶梯正中飞溅而下,成了一面小小的瀑布。它的大门则对着平台正中间,有几根灰色的钢筋圆柱拔地而起,又在上方如叶片经络一样绽开,与不远处广场上的绿荫遥相呼应。每根柱子下都嵌着几盏地灯,每当天色暗去后便悄无声息地亮起。我于是经常在排队等候时跑去喷泉边撩撩水,吃饱喝足后趁大人们的闲聊时间溜出来绕着柱子踩踩灯,再听着闷热夜晚下此起彼伏的蝉鸣声走回家。
2人评论了“回忆录-拼凑的晚餐”
发表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1、做以往创写小伙伴回忆录文本分析时咱们引入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说法。
首先请评估一下,你的回忆录提出了什么对自己有价值、有分量的问题吗?(满分3分)
没有问题(?
它是什么?
或许它是标题里的“特殊”在何处。
2、你的终稿拥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吗?好像没有分析问题的过程。
写作过程中,你使用了哪些技巧/写作手法,帮助自己探索和透彻表达你的主题? 请例举出来。
效果怎么样?(满分5分)细节描写?比如堆砌很多形容词……
3、在这个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大的困惑是什么?你有没有尝试自助解决自己的困惑,效果怎么样?(诚实作答即得到2分)写完全篇没有什么困惑,因为我觉得它还是个很糟糕的回忆录,它甚至不能称之为一个回忆录,好像只是几段场景的描述被拼凑在一起。写时最触动我情感的其实是一笔带过的父母,回忆起那时我们一起坐在椅子上等号,母亲陪我在外面的平台上到处玩,陪我在店里面到处看,他们会帮我包烤鸭卷,还会留给我最“好”的食物,吃完后我们一起走在夜幕闪闪的灯火里,走在盛夏声声蝉鸣里,那时候我们还很好很好。所以全聚德对我而言不仅是特殊在以上这些画面,更隐隐代表着一次次家庭间的交流,也许这也算一些对过去的美好怀念。
0、这份回忆录,你最愿意分享给谁?请用一个词概括写完后的心情。
就分享给山精吧!其实写完第3问流了点儿眼泪,写完文章到没什么感受,但还是很开心用短浅的文字说一说多年前的记忆碎片。
Iris,你可以继续写下去,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