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那场”意外”让我的脊椎停在了十七岁。当国外激进分子把”汉奸记者之子”的标语砸向我时,父亲拍摄的南京城墙正慢慢浮现在人们眼前。那些被打了马赛克的照片里,1937年的血正在从数码屏障后渗出。家里仅存的那张父亲照片——父亲侧脸望着远方,睫毛上凝着永远化不开的雪。
“小朗,该换药了。”母亲端着搪瓷盘进来,消毒水味混着她发间的茉莉香。我盯着窗帘缝隙里漏进的光斑,听着她轻手轻脚收拾满地狼藉。自从半年前脊髓损伤,这种带着腐臭的寂静就成了我的囚笼。
离家那夜,妹妹在阁楼找到我藏着的安眠药瓶。”你以为只有你在忍受炼狱?”她掀开袖口,腕间交错的新旧刀痕在月光下泛着磷光,明知道父亲是对的,我们却迫于外国势力一直不敢公开外国人的那场屠杀,比起你,我们这些有能力的人也不敢站出来自证清白。”
她点燃父亲的油灯,火星明灭间浮现出我从未见过的坚毅:”但看到这些证据,我才明白痛苦是有意义的。这是爸爸最后寄回的照片,画面中浮起日军皮靴的倒影。父亲潦草的字迹在照片边缘燃烧:”当晨光照亮泉底白骨,替我向世界显影真相。”哥,我们早就在深渊里了,总要有人成为照向黑暗的手电筒。”
妹妹离开前夜,月光在父亲的手稿上流淌着。1937年12月13日的记录页,雪花正落在刺刀尖上。他躲在金陵大学断墙后,镜头对准暴行。被刺刀挑破的子宫里掉出未成形的胎儿。胶卷盒里还躺着三十张未冲洗的底片——父亲的字迹在此处变得癫狂:”他抱着哺乳期的女儿跪在雪地里,他媳妇的羊水混着血水结成了冰…”
那个雨夜,我在止痛药带来的昏沉中听见压抑的啜泣。月光勾勒着母亲蜷缩在缝纫机前的轮廓,她正用牙齿咬断给便利店缝补工装的线头,无名指上的婚戒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深紫色的冻疮。
晨雾未散的康复室里,我死死抓住平行杠。萎缩的肌肉在电流刺激下抽搐,冷汗顺着脊椎流进尿袋。我开始在夜深人静时练习站立。月光漫过母亲藏在米缸底的透析单据,漫过她偷偷服用的止疼药。最后,抢救床上,母亲枯枝般的手还攥着没缝完的棉鞋垫,上面歪歪扭扭绣着”平安”。
紫金山顶的落日大得骇人。妹妹背着父亲的老相机站在悬崖边,防风镜反射着血色晚霞:”哥,我在万人坑遗址发现了活体实验记录……”山风送来她最后的呢喃:”有些光要穿过死亡才能抵达黎明。”那天,我像又活了一次,拿着相机,站了起来。
冲洗出来的胶片上,两个时空的落日奇迹般交叠。一轮鲜血般猩红的夕阳傲然挺立在苍茫无际的积雪之上,在黑暗的缝隙中舞动着。阴面是妹妹坠入永夜时拍下的证据,后面散发着落日余晖,阳面是我站立瞬间抓到的金色晨光。在明暗交界线上,父亲侧脸凝望的远方终于清晰:那是山峰之巅,夜与日同悬于天的时刻。
坚定,勇敢,不屈
迷茫,心怀大志
站
啊啊啊啊啊姐姐你写的好好 好喜欢
谬赞谬赞,谢谢赏识!
“我”为什么会迷茫、又为什么可以站起来?
“坚定,勇敢,不屈”——没有弱点?没有脆弱之处?
您说得对,这块我没写出来,光顾着写开头结尾结果烂在中间了()
总结:1.在你的创作中,你最满意的部分在哪里?请说说理由
融入的一些历史背景。在这一背景下,内外矛盾,小家与大国的矛盾比较激烈,于是主角一家,对于信念的追求显得合情合理。而其中人类的脆弱以及人性伟大的一部分对比强烈,彰显出了伟大的悲剧之感,虽然写的有很多不足,但大抵可以说成是留白hhh
2、你认为这次创作中,最酷的部分在哪里?
这次的结尾部分。这次我大胆尝试了双线情节(算是吧),而结尾的落日的把这几个故事里三个人的影子,映在了太阳的几面上,既有一个诗意收尾,也有对“一边是落日,一边是夕阳”的解读。
3、3.经此一役,你对”故事”(叙事)的理解,与之前有什么不同?
故事不一定要从头叙述,可以穿插一些重要画面,极力描写其中细节。这篇故事里有很多细节都没有明着完全说完,所以品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叙事也更简洁了。
同伴评价
1“喜欢主角慢慢变得坚强,特别是最后夕阳的那个画面,很有共鸣”——好诶谢谢共鸣!
2“配图给我坚定信念,大开大合之感,真真铁血的革命故事与众不同。虽然骨架部分还不够我的转变,缺少干货情节”——谢谢你!正确的,一针见血,之后改进
3“写出了绝望中的积极,落日的意象选取好”——谢谢!
4“对底片的描写和人物的语言很有冲力,婚戒等细节刻面也很到位,最后两个落日重合的设计很巧妙,文笔好厉害”——哇虽然我这篇确实语言也可以再衔接通顺一点,但谢谢药师赏识
5利意很高,主旨升华的比较自然,给人震撼。作者大胆选取南京大屠杀的话题,对我与家人的群像描写也是亮点之一——好诶说明我还写出来了到了这篇的一些主旨
6很好,写出了矛盾和我最后选择揭露的勇敢和决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