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快活的,特别是在透过空气和天线听到世界另一端传来的声音的时候,或在躺着家无所事事的时候。别人都说这家太乱了,可这又不是在接待什么大人物,住得舒服就行,不是吗?
(该句子不存在,或已被作者删除)
这扇门的那边,过去曾走过多少次?他来……
——啊啊啊!不!一次也没有过!必须是这样!我怎么能怀疑这种正确的事情呢?我就是由***生在这里,因为我是有病,所以也最好永远在这里!
声音响彻云霄!可有谁看见,那每一处坚硬,都早已筋疲力竭?可能有吧,但……
——嗯?我刚刚在说什么吗?我好像又犯病了。
曾经的一切,都已经枯死。过去的生活,现在在何方……
——好像要把这块地方废掉,所有人往内迁了。这是很好的!我知道内边一定有更好的东西!还离世界上最邪恶的东西远些!
依然喜欢图1配的文字以及图2.依然不大读得懂图3图4.
如果没有具体情节(发生了什么事件),主人公身上的转折就显得有些“虚”(chou xiang)。只靠作者去念叨,读者眼前没有展开可以徜徉(然后产生理解)的世界。
1、在你的创作中,你最满意的部分在哪里?请说说理由
图 1 收到了最多的正面评价,其实我自己也感觉图 1 的文字是全文中最清新、最明了的,但又不失其对于轻松惬意的意境的营造。
这其实可以说取自我自己对于很多东西的态度:我的家、我的外貌、我日常用的工具……总之是我觉得自己喜爱的舒心惬意的一面。
2、你认为这次创作中,最酷的部分在哪里?请说说理由
其实从一方面来讲是图 2(
我知道几乎所有评价的人都反应图 2 让人摸不清头脑,迷茫,或者让人胡乱脑补的,
但其实我在写的时候正是在试图表达那种好像被蒙住绑在黑色纱布中,喘不过气来的迷茫,那种渴望知道,却又无从得知的无助。
换句话说,我在试图用新的方式触发「共情」,虽不一定算是成功,但似乎已经达到了一定效果。
3、经此一役,你对“故事”(叙事)的理解,与之前有什么不同?你可以举例作为解释。
有些想让人知道的部分,故事可能还是需要更加清晰一些,不能太隐晦。
本来后半段其实是想说他被软禁起来洗脑,认为自己有病(「我怎么能怀疑这种正确的事情呢?」),并和自己仍然清醒的一面挣扎的过程。但可能虽然在写的时候,自己觉得「清晰得有点危险」了,但是那是由于我自己「先入为主」把自己的构想套上去了。
再像是图 5 的「内迁」「内边」,自己完整的想法是指被迁入内部被控制得更强的地方,不过写的时候有些想让读者自己去想象一部分,想让读者去想象被洗脑者(谁?结合图 2)声称离「邪恶的东西」远的地方是什么,他所声称「邪恶的东西」是什么(结合图 2),让读者有自己的故事,但似乎读者没那么爱想。
他人的纸质留言:
「
主人公自始至终,皆生活在世界的一端
不论 那一端
是家外
那里
内边
但主人公不愿去(接受新的事物?)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
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那边是“最邪恶的东西”
和我曾经有过的生活态度相似
有些共鸣
」
「
无论发生什么,日子都要过下去
对安稳的渴求胜过了疯狂
感觉写的人物很挣扎,勾勒出了具体的人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