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大作品(初稿)
梦……
数学试卷上的墨迹洇开了青铜色涟漪,江临川猛然抬头,发现教室里飘着细碎的玉蝉翅膀。班主任的声音忽近忽远:”这道概率题,正确率只有1/42…”
他的掌心渗出冷汗,校服口袋里那枚青灰色的玉蝉复制品正在发烫。这是三个月前在省博物馆留下的秘密——当他在青铜神树展柜前临摹到第九根枝桠时,展柜顶端的玉蝉突然坠落,在素描本上砸出个新月形的凹痕。
此刻教室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每片叶子背面都浮现出青铜饕餮纹。江临川用2B铅笔在草稿纸角落勾画,昨晚的梦境又弥漫开来:戴着鱼鹰羽冠的匠人跪在熔炉前,炉火里漂浮着写有《逍遥游》的竹简残片。液态青铜浇铸的瞬间,那些”水击三千里”的文字竟化作真正的鲲鹏,在蒸汽中扶摇直上。
“江临川!”粉笔头击中眉心,他慌乱中在概率题旁写下”青铜轮盘,十二星宿,陨铁比重3:7″。在全班的哄笑声里,唯有数学老师注意到他草稿纸上诡异的图形——正六边形套着二十八星宿图,边缘标注着青铜配方比例。
深夜的台灯在石膏像上投下青铜质感的阴影。江临川摩挲着玉蝉表面的裂纹,裂纹深处渗出博物馆特有的沉香气味。加湿器喷出的白雾漫过书桌时,腕表指针恰好重合在12:07。窗外的月光突然变得粘稠,沿着玉蝉的裂纹渗入梦境。
这次他坠落在沸腾的青铜海里,浪涛中沉浮着甲骨文的碎片。黄金面具的匠人递来刻刀,江临川发现自己的手掌正在蜕变成青铜材质。他们在熔岩般的光流中篆刻星辰,当刻刀划过”若夫乘天地之正”的”正”字时,现实中书桌上的化学试卷突然无风自动,碳十四检测题里的曲线图开始发光。
第二天清晨,江临川在校服袖口发现了青铜碎屑。生物课上解剖蝉蜕时,他鬼使神差地用镊子夹起透明的蝉翼——在特定角度下,翅脉纹路竟与梦中竹简的裂痕完全重合。前排同学传回的月考试卷上,鲜红的”42″分像一道诅咒,但压轴题旁老师用红笔写着:”解法独特,周末来天文馆。”
暴雨来得毫无征兆。江临川抱着破损的素描本冲进地铁站,父亲撕碎的《千里江山图》临摹稿在身后逐水漂流。玉蝉在口袋里高频震动,将他引向尚未闭馆的市立博物馆。青铜器馆里,真正的玉蝉在展柜中与他隔着玻璃共鸣,裂纹里渗出的不再是水银,而是他昨夜梦中刻写的鎏金篆字。
前两项均完成。
a. 一个月的创作过程中,你最享受的是哪部分? 感觉最困难的是什么?
就是漫无目的的想,发散思维
b. 如果重来一次,你(可能)会改变作品的哪里?绝对不变的是哪里?
会给主人公起一个更喜欢的姓名,不变的矛盾冲突
c. 请根据实战经验和教训,总结从事这类创作(创造性的、叙事的)时,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 (1~3点)。
主人公,主要矛盾,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