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in

一个人想要accent,他思索,变成了同一的世界。

Justin,他给自己的名字,一个洋气的名字。
从自己的家乡小镇考到现在这个摩登的沿海大城市,毕业进入了一家外企工作,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外企经理是jason,助理叫marry,他就叫justin。同事们说话中英混杂,他时常跟不上他们的语速逻辑,也因此不受关注。尽管前辈blank安慰他正常,慢慢适应,他还是想立刻拥有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在工作汇报和同事间交流时甩出自然流利的水印——外企的“标志”。
思索了整个下午,第二天一早,justin开启了口音复制行动。
第一步,提取高频词。偷溜出工位,悄悄贴在茶水间门口,他不像是刚来到公司时满脸好奇的憨厚样,反而显得有些猥琐。“你知不知道新来的那个,对,感觉他好weird,昨天我和lucas在restroom聊天,他一声不吭躲在隔间里,中间来了几波人,他都没走,直到我俩talk完,他突然推开门出来,才发现他一直偷听我们讲话!”“Yeah yeah,我也遇到了……”
第二步,学习腔调。Justin总结了经理老板说话的几个特点:拖长音,陌声调。他细致地选取了整个公司说话特征的样本——当然除了那些清洁工——他是不屑于沾染上一点土气的,可不想功亏一篑!
第三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看到和自己对话的那些同事,原本不耐烦的表情逐渐变成惊讶,他得意极了。最近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现代化的外企,融入了这个国际化的城市,彻底和之前的自己告别了!大学几年因口音打扮而自卑的乡里人消失了,现在是洋气高级的justin!
Justin的同事从背后议论过他的巨变,可怕的是所有人的口癖竟然都能在他嘴里吐出的ABC中找到影子,渐渐的,他们也不再讨论了这个古怪的新同事。现代国际化的公司恢复了之前的快节奏,所有人操着同一流利的中英语。
“小杰,你今年回家吗?工作辛苦了,你一个人……”
“我是justin。”

avatar

9人评论了“Justin”

  1. 表面上的反差出来了,小杰变身Justin,让人感到很不自然,我感受到了现代都市对打工人的过度包装。不过内在的反差还没写出来,小杰自己真的满意这样吗?他会有一瞬间的惶惑吗?缺乏一个矛盾冲突的时刻去揭示他“被包装”“与社会风气同一了”之后的内心状态。

  2. 作者自评
    1、说一说,这个故事里你最看重的是什么?
    造成主人公的变化的原因和人物的变化(表现+心理)

    你目前写得最满意的是什么?
    收束其实是按照了我看到这三个词的第一想法,至少基本把我对故事的设想完整过了一遍。

    2、你觉得问题比较大的地方在哪里?
    你有解决方案了吗?它是怎样的?
    没有更加吸引人的波折冲突,一条显而易见的因果结束了,结尾有些莫名,没有完整深刻地展现内核(第一问看重的)。以及语言好别扭,但是又不得不加一些他人的反应。(写的太仓促了,好单薄)
    打算增加一些其他前情提要和结尾的转折铺垫。

    3、当我们写故事时,我们到底在做什么?
    探寻变化的因果。

  3. 1、喜欢的
    语言,非常有意思,用台湾那种中英混杂的感觉写的

    2、问题
    感觉好平淡阿,矛盾有一点点,最后那个也只是一个习惯的回答“我是Justin”而已,并没有多大的“坏事”。

    3、实际的词
    名词:合群的工作生活
    动词:改变
    形容词:无
    好像世界没怎么变,只是自己的习惯不太一样了(

    1. 这个点也好有道理,也许扩展到整个社会会有更明显的影响,但是这篇文章结尾也很平淡,局限于个人的变化。谢谢评价!

  4. (_萧云仙_)-嘉

    1.最赞:慢慢被上流风气同化,最后连家人都感到不熟悉的过程
    2.太平淡了,学习的过程再添加一些艰苦与卑微,结尾再添加一些陌生与尴尬
    3.工作,同化, 熟悉?

  5. 改进方案
    保留故事主线主角的行为,在过程中增添主人公个性化人性化的(?部分,例如加一些实施计划的曲折,补充主人公的挣扎或微妙的情感变化。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