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作者阐述:老照片还是很好找的,从小家里就对拍照有极大的热情,尤其是合照。对比之后长大的僵硬摆拍,小时候拍照真的会清晰记录脸上全部的情绪。写的时候回忆了很多小时候的事,写着写着又快要跑题了,一对比发现小的时候和长大的变化真的还挺大的,总的来说留下的记忆都挺美好的。

 

 

因为各种成长中杂七杂八以及别扭的心情,这样一家四口又不带虚伪摆拍嫌疑的照片,放到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正好是十年前的盛夏。未满五岁的我,拎着藕粉色裙子飘飘的裙边,踏入铺天盖地的绿色中。奥森当时应该还有一片荷花池,一到夏天争先恐后开遍了全池,中间建了一座平平的小木桥,池水涨满的时候恰巧没过桥面,一种别样且令人惊喜的设计。我和妹妹拉着手,踮小心地走过小桥。哪怕穿着凉鞋,不必担心袜子被弄湿,也还是踮着脚,装模做样提着不长的裙摆,走过湿漉漉的小桥。偶尔不小心踩上水滩,对也才溅到脚腕的水花一惊一乍。刘海有些粘腻地一根根被汗粘在头上,跨过小桥,走累了在旁边正好歇下脚。这时母亲灵机一动,请人帮我们拍了张全家福。喏,就是你看到的这张。

乳牙还没换,像小锯齿一样呲着。父亲一如既往穿着深色的衣服,这一习惯到十年后的今天也没改变。妹妹很可爱地捧着脸,撒娇般把胳膊搭在了妈妈身上,我在旁边肆无忌惮地笑着。

这张照片自然算的上珍贵。毕竟按我和妹妹时好时坏的关系,可能刚和睦地拍完照地下一秒就大打出手。

大概是自小对长幼排名的分歧以及性格的不和,我俩互相总是看不惯对方。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表露的更少,这种看不惯的情绪落实到行为上的情况越来越少。但合照也往往变成各自含蓄地笑了一下,在快门声响过后就快速地分开。就算如此父母想拍合照的热情也不会衰退。

再回过神看照片,细节一点点从新在脑海中描绘出来。拍照前我和妹妹定是处在和睦相处的时期。身边有一个无论是年龄还是灵魂都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兄弟或姐妹是真的很有趣。可以立马分享快乐和悲伤,也不必拘谨和掩盖什么,对话时不用绞尽脑汁去思索使用语言的艺术。哪怕不委婉和尖锐的话语,也可以用最直白的方式:争吵以及大打一架来解决。假如你仔细看照片中我手上绑着的粉色手链,我敢肯定地向你介绍,那是我在一次和妹妹的“战争”的战胜品。

最后往往是由父亲来充当恶人角色,无奈地把两方都痛斥一遍希望平息争端,但最常出现的结果是我和妹妹站在统一战线去反驳父亲。不管怎样,也算是达到了一个目的。母亲这时候就恰当地唱下红脸,训父亲两句,再安慰我们一会,事也这样轻松地翻了篇。也多亏了这些矛盾和争吵,再一次回忆起童年,我会记着几乎所有那些活灵活现的情节。争吵又被迫息事宁人的委屈,偶尔的幸灾乐祸,和妹妹通关双人小游戏的喜悦,它们全部构成了一个美好、比盛夏的白日还要明媚和快乐的童年,所以我可以像照片里笑得那么肆无忌惮。

翻着老照片,很难区分我到底是在回忆美好的事,还是想着在记忆中有重要地位的人。于其说向你们介绍这张照片,不如说是我写下它所拉扯着我回溯到的童年记忆。

2人评论了“老照片”

  1. 清楚、好看,而且所有的想法最终是有一个明确指向的“它们全部构成了一个美好、比盛夏的白日还要明媚和快乐的童年,所以我可以像照片里笑得那么肆无忌惮。”充分显示了“距离产生美”这一人类对于自己生活的天才论断:) 藕粉色裙子、荷花、平平的木桥给我留下了印象,作者是观察细致的人?

  2. 文字表现出了被照片定格的时刻,把它们扩展成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呢!
    可以看出这些对于作者都是很珍贵的,也是很真切的,有感情的。
    “可以立马分享快乐和悲伤,也不必拘谨和掩盖什么,对话时不用绞尽脑汁去思索使用语言的艺术。”长大之后其实也可以这样吧;-)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