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桌子的下半部分是灰黑色的铁架子,它的四条腿垂直连接着长方形的铁框的四个角,铁框是由三个小铁框构成的。铁框上面就是浅棕色的大木板了,木板又厚又大,面积目测大约是1.8m*1.2m,厚度约5cm。木板和铁架子摸起来都比较凉,但是铁架子捂一会就会变热了。木板上有着许多的纹路,有些是不规则的大环套小环,还有些是较直的直线紧挨着贯穿木板。在木板上有很多污渍、头发、橡皮削……凑近桌面仔细观察后发现,桌子没有纹路的地方也不是光滑的,而是被很多像毛细血管一样的凹陷破坏了,这些“毛细血管”很密集地交叉分布着,因此摸起来桌面比较“涩”,但是铁架子更加“涩”。木板摸起来会发出“莎莎”的声音,打起来会发出“碰碰”的声音。铁架子摸起来会发出难听的“嘶嘶”声,打起来会发出清脆的“当当”声。听声音就感觉这个桌子很沉,我试了试,发现一个人很难抬走。
2.
如果在桌子的中间摆上一排书的话,就特别像乒乓球桌了。
它也特别像床,我看了一会儿就想上去躺着休息了。它还很像大地,看起来就很“稳重”,仿佛不会倒塌似的,给我一种安全感。
3.
我能感受到它提供的强大的支持力。当我压住它的时候,一股力量自下而上的传过来,稳稳地支撑住了我,就像在告诉我它永远也不会被压坏一样,让人在使用它的时候很心安。
4.
它的木板应该是来自一颗很高很大的树,它被各种加工,最终变成了现在的模样。而铁架子应该是先从矿石中提炼出来金属,然后和其他一些材料混合在一起铸造成这个模样的。
它从工厂中出来,运送的北大附中高中部图书馆,再过上十几年、几十年,直到它用坏了为止,我想它还会被送回工厂回炉重造吧。
5.
它可以让人把东西放在它的身上。
6.
每天都有各种不同的东西压着它,这些东西有冷有热,一直在刺激着它。有时还会有一些液体或碎渣洒在它身上,让它感到很不舒服,可它又没有办法清理自己。它每天只能看到书的封面、各种文具、同学们的腿、地上的垃圾……
7.
没有桌子就没有图书馆。
从图书馆里拿到我们想看的书之后,我们需要一个合适的地方去认真读书,而桌子就是这样的存在,它的存在可以说就是为图书馆、为我们而服务的。
8.
我希望在我家里看到它。这样我就可以邀请同学来我家在这个桌子上打乒乓球了,打累了还可以在上面躺着休息,这样我的生活会更加有趣的。
9.
它最吸引我的是它宽大的桌面,这种厚重的感觉让我觉得很安全、很舒适。
我宁愿忽略它的硬和沉。
10.
它让我想到了冬天下雪的时候,一家人在温暖的屋子里看着电视聊着天这样舒服而又平静的生活。
11.
这片世界不像地球是个“球”,而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平面。在大地上几乎没有高山,但是却有着很多沟壑,部分沟壑中有水在缓缓流动。这里没有一年四季,而是永恒的温暖。可惜的是,在这样一个完美的世界上,并没有任何生物存在。
12.
当我爬在它上面之后,我疲惫的身躯稍微舒服了一些,甚至有点困了。另外我的内心也更加平静、专注了,仿佛眼中只有桌子了似的。
13.
我想它会变得更加有脾气吧。如果要是有素质比较低的同学把脏东西弄在“我”身上的话,“我”会故意弄松“我”身上的螺丝,这样他写着写着作业,桌子就会砸到他,给他一个教训。而“我”自然会被物业的叔叔修好了。
一个桌子的自白:
我是一个桌子
一个普普通通的桌子
我源自森林与大地
他们赐予我力量
出生时我在工厂
现在我来到了一个崭新的地方
这里有书——林林总总的书
这里有人——形形色色的人
我很喜欢这里
喜欢看书的封面
喜欢闻书的香味
喜欢听同学们交谈
喜欢同学们趴在我身上传来的温热
在这里快乐了一段时间后
我迫切地想逃离这里
平静的生活日复一日让我厌倦
食物残渣的味道让我作呕
物品撞击的滋味让我疼痛难忍
可是我只是一个桌子
一个没法移动的桌子
一个普普通通的桌子
……
作者阐述:这是我第一次写诗,我其实一直都不太了解这种文体,所以这次想尝试一下。望各位大佬指点!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是我看你观察日记与诗前半部分发出的评论,感受都好细致,尤其是对趴上去的感觉我深有同感。真的很希望桌子“喜欢同学们趴在我身上传来的温热。还有“食物残渣的味道让我作呕”这句也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因为它强调的不仅仅是吃东西,更是邋遢地吃东西、吃完不收拾。“残渣”就特别能激起人的愤怒感,真为桌子鸣不平!
好喜欢这篇朴实生动的观察笔记。因为我比之前更多地看到了日尧的内心世界。问题的回答一个比一个精彩,我最喜欢10!很有故事的感觉呢!其次是11。
诗歌的基本规则包括节奏感、分行分段,这些你都有的。不过,不管是什么文体,首要要传达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从这一点上说,这首诗有诗的基本特征,但缺少“真正的表达”,有一点像流水账。
如果可以修改,建议日尧把诗倒过来写。从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点写起,不求面面俱到,而是围绕这一点有克制、有层次地写出自己对桌子的理解和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