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我刚看完《至爱梵高·星空之谜》,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着我要睡不着了。

我试着融入《星月夜》中,也许它会带我进入梦乡。天空中流动着明黄色的星云,好像在旋转着跳舞,好像烟花一样怒放。直上云端的巨大柏树,形如一团黑色的火舌,不屈地奋力伸展着枝叶。迷糊中我周围好似被包裹了一股暖流,浸入那淡黄的星空的照耀中,周围的一切都是流动的,新鲜的夜晚空气钻入我的呼吸道。一旁的柏树慢慢壮大,舞动着,好似要把我包围进去,它好似要冲破天际,让我充分的感受到了梵高表达的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我慢慢的被变大的树包围了进去。

我猛地一睁眼,周围昏暗,只有一些微弱光从旁边飘过来,我回头,看见一家农民,围坐在狭小的餐桌边,桌上悬挂的一盏灯。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房顶十分低矮,使屋内显得更加拥挤。晚餐桌上只有土豆。桌子右边坐着的老妇人,机械地倒着手中的咖啡,目光不与餐桌上的任何一个人交接。桌子左边的中年男子小心翼翼地注视着对面的母亲,似乎为自己的胃口充满了负罪感。昏黄的灯光下,围坐在餐桌边的一家人眼中透露出饥饿哀伤的神情。一股压抑沉重的感觉扑面而来,这幅场景便是我熟悉的梵高的画——《吃马铃薯的人》。我有些受不了这压抑的气氛,便推开门走了出去。

我眯着眼睛适应光线,周围还是阴暗的,但好像是清晨,天空是深蓝色的,蓝灰色的晨光压了下来。接着听到了一些吉他声,断断续续的。我看了看周围寻找声源,看到墙角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修长的手指艰难地弹奏着,脸上毫无血色,被晨雾衬的甚至发青。从老人弹的音乐来看,他的功底应该很深厚,但是我在他脸上看到的只有落寞和抑郁。我试着和他交谈,我惊讶的发现他是一个失明的人,这实在是很悲惨。这个场景应该是毕加索的《弹吉他的失明老人》。我不再看这个老人,顺着街道准备走向海边。

到了海边竟是另外一幅景象,雾气朦胧的港口,蓝灰偏绿的海水中倒影着橘红的太阳,远处的天空有些偏紫,雾中较为明显的橘红缓缓升起,将我心中的压抑排了出去,清爽的感觉油然而生。这场景是莫奈的《日出.印象》,色调十分柔和,我没观赏多久,好似丝绸触感的雾气扑面而来。

雾气过后,映入我眼帘的是繁华的街道,华贵的敞篷马车上坐着各种穿着华贵的贵族。一个身着北国冬季的时尚服装面容饱满的女士吸引了我的眼球,她端坐在马车上,斜睨的眼睛好像看了我一眼,这个眼神刚毅、果断,有一种傲气扑面而来。这正是克拉姆斯柯依的《无名女郎》的场景。

我走进了教堂内,发现教堂天顶上全都是精美的画作,那些是米开朗基罗的壁画,总称为《西斯庭教堂天顶画》。这些画好像有吸力,把我吸进了画里。周围一片空白,我感到有些不安,一直向前走动。突然,我感到一阵失重,周围一幅幅名画从我眼前溜过,化为了泡沫,我想抓住它们,但是却够不到,恐高的我既害怕失重的感觉,又恐惧画作的消失,我奋力的挣扎,周围慢慢的变黑。

失重的感觉戛然而止,我掉到了一个房间里,发现刚才消失的画还完完整整的放在那里,我呼出一口气。

幸好这些艺术的瑰宝没有丢,每一幅的背后都记载着一个或感人或欢乐或悲伤的故事呢,这些艺术品都值得被保存。

9人评论了“梦”

  1. 写得梦境是一场很美的画展,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幸好这些艺术的瑰宝没有丢,每一幅的背后都记载着一个或感人或欢乐或悲伤的故事呢”!

  2. 我写这篇作品是想表达我对画作的喜爱。
    写作时我最在意的因该是梦的质感,我主要是想表达这些画作的触感以及我感受到的当时作者的感受。
    最大的闪光点可能是对梦里场景的描写。
    最大的问题是结尾太草率了。

  3. 1.这一篇写的画面感很强啊,感觉有一种流动的色彩的一种美感。而且语言也很好地刻画了不同的画的风格。我之前没有看过这个电影,看完你写的梦以后也特别想看看。
    2.我觉得这些画面都很美,特点也不相同,就是读起来感觉这些不同的画之间的联系并不是特别紧密。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是感觉换一些其他的名画进行描写放在这里也可以,不一定非要放那几张。这些画每个的故事其实就很丰富,每一个都写一写,如果抓不住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感觉少了一点什么。
    3.这个表面的主题大致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吧?但是我好像并没有看出隐含的主题啊。。。。。。

  4. 给读者的指令:
    · 整篇文章都有一种似梵高画作一般生的气息。对意境的表达让读者如身临其境般感受梵高大胆的着色和他思绪的碰撞。此番表达真的会让人爱上艺术啊。
    · 故事性较强的叙述方式带来的必然结果可能就是议论的缺乏。不过这篇文章作者想表达的就是纯粹的美,若是有了议论没准还会显得画蛇添足、上纲上线。
    · 文章的中心可能就是对美好艺术的向往和追求。

  5. 我很喜欢对画作的描写,六幅画连成串的出现在作者的梦中,很有意思。
    我可能对画作没有那么深刻的理解,但我觉得能跟人物对对话会让文章显得更生动。
    这篇的主题就是对艺术的喜爱吧(享受画中的意境)

  6. 终稿:
    那天我在手机上看到一个新闻,让我惊讶又愤怒。一名男子将毕加索的画《女子半身像》撕毁,我感到十分惋惜,心里很郁闷为什么总是有艺术作品被销毁。
    晚上我为了平复心情,二刷《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看完后便觉得这些画作还是有很多人珍惜的。二刷《至爱梵高·星空之谜》,还是觉得很震撼。
    我想着我要睡不着了。
    我试着融入《星月夜》中,也许它会带我进入梦乡。天空中流动着明黄色的星云,好像在旋转着跳舞,好像烟花一样怒放。直上云端的巨大柏树,形如一团黑色的火舌,不屈地奋力伸展着枝叶。迷糊中我周围好似被包裹了一股暖流,浸入那淡黄的星空的照耀中,周围的一切都是流动的,新鲜的夜晚空气钻入我的呼吸道。一旁的柏树慢慢壮大,舞动着,好似要把我包围进去,它好似要冲破天际,让我充分的感受到了梵高表达的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我慢慢的被变大的树包围了进去。
    我猛地一睁眼,周围昏暗,只有一些微弱光从旁边飘过来,我回头,看见一家农民,围坐在狭小的餐桌边,桌上悬挂的一盏灯。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房顶十分低矮,使屋内显得更加拥挤。晚餐桌上只有土豆。桌子右边坐着的老妇人,机械地倒着手中的咖啡,目光不与餐桌上的任何一个人交接。桌子左边的中年男子小心翼翼地注视着对面的母亲,似乎为自己的胃口充满了负罪感。昏黄的灯光下,围坐在餐桌边的一家人眼中透露出饥饿哀伤的神情。一股压抑沉重的感觉扑面而来,这幅场景便是我熟悉的梵高的画——《吃马铃薯的人》。我有些受不了这压抑的气氛,便推开门走了出去。
    我眯着眼睛适应光线,周围还是阴暗的,但好像是清晨,天空是深蓝色的,蓝灰色的晨光压了下来。接着听到了一些吉他声,断断续续的。我看了看周围寻找声源,看到墙角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修长的手指艰难地弹奏着,脸上毫无血色,被晨雾衬的甚至发青。从老人弹的音乐来看,他的功底应该很深厚,但是我在他脸上看到的只有落寞和抑郁。我试着和他交谈,我惊讶的发现他是一个失明的人,这实在是很悲惨。这个场景应该是毕加索的《弹吉他的失明老人》。我不再看这个老人,顺着街道准备走向海边。
    到了海边竟是另外一幅景象,雾气朦胧的港口,蓝灰偏绿的海水中倒影着橘红的太阳,远处的天空有些偏紫,雾中较为明显的橘红缓缓升起,将我心中的压抑排了出去,清爽的感觉油然而生。这场景是莫奈的《日出.印象》,色调十分柔和,我没观赏多久,好似丝绸触感的雾气扑面而来。
    雾气过后,映入我眼帘的是繁华的街道,华贵的敞篷马车上坐着各种穿着华贵的贵族。一个身着北国冬季的时尚服装面容饱满的女士吸引了我的眼球,她端坐在马车上,斜睨的眼睛好像看了我一眼,这个眼神刚毅、果断,有一种傲气扑面而来。这正是克拉姆斯柯依的《无名女郎》的场景。
    我走进了教堂内,发现教堂天顶上全都是精美的画作,那些是米开朗基罗的壁画,总称为《西斯庭教堂天顶画》。这些画好像有吸力,把我吸进了画里。周围一片空白,我感到有些不安,一直向前走动。突然,我感到一阵失重,周围一幅幅名画从我眼前溜过,化为了泡沫,我想抓住它们,但是却够不到,恐高的我既害怕失重的感觉,又恐惧画作的消失,我奋力的挣扎,周围慢慢的变黑。
    失重的感觉戛然而止,我掉到了一个房间里,发现刚才消失的画还完完整整的放在那里,我呼出一口气。
    幸好这些艺术的瑰宝没有丢,每一幅的背后都记载着一个或感人或欢乐或悲伤的故事,这些艺术品都值得被保存。希望不要再出现画作被毁的事情了。

  7. 我看到终稿给出了人物行动的动机。但生硬,似乎是为了作者想要表达而加的,不是出于人物自然而然的情感和想法。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