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一张旅行图,我不愿将其称之于计划,虽然我永远有着计划。这只是一张不知通向何方的旅行图。
故事的主角一定是破破烂烂的,它大概轻轻戳一下就会散架吧,踏上这旅程的就是为了修补洗刷自己,若是在沿途上采到些花叶果子什么的装饰一下就更好了。
它的第一站是宽阔的湖水,湖底有些张牙舞爪带刺的东西,我们的主角首先要擦亮浑浊的,被幻觉所欺骗的眼睛,看清湖中自己的倒影,此时自然也看清了湖底的障碍并努力的穿过去。这段路可能不会毫发无伤,但只要不是像被挖去眼球的野兽一样莽撞的乱来就好;即使伤了也无妨,只要还能看清自己的倒影,就有机会重新挑战。湖底同样有些散在的珍宝,也就随缘看看吧,拿得了的带上就好了,拿不了也完全没关系,这一站的目的在于享受清澈的湖水,看它与你融为一体。
第二站是个树洞,我们的主角要在此处为自己整装,在森林里找到滋养自己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但还要防止空中盘旋的恶鹰把它眼睛啄去。恶鹰与主角就像伏地魔与哈利波特一样,只要一方没有完全被打倒,它们就会进行永久的相互斗争,但互相包含,像影子一样无法摆脱。一旦主角暂时获得了压倒性胜利且获得一定力量,它将去往更大的地方。那里有险阻,有宝藏,还有形影不离的恶鹰……其他的我就不太知道了,主角的故事要自己去写,主角的地图要自己去走。
祝它一路顺风,带着这不知通向何方的旅行图。
第三站它环游在大气层上空,目睹世间的一切,因此生发出自己的方向。眼睛虽然安在脸上,但也要多加防范,不要自己掉在哪里了。过去收获的宝物此时都会派上用场……为了按主角希望的路走,那些宝物都将作为托着它的浮浪。这一站中,主角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子民或混入众生,只要它开心就好,只要开心就好。
旅行不会结束,主角永远都在路上,按阶段来分的话会好走些吧?这可能是本张旅行图的意义啦。
是勾勒出了轮廓的一次独特之旅,但山精作为局外人还看不太懂。主角很在意自己的眼睛,以及不知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让它修补好自己,焕然一新。湖水之旅已经很迷人,期待啊~
week2
感受:我这次观察后,觉得世间万物都有一写的必要,但会很难写,一个就已经很折磨我了。
如果抛开写作不谈,这次观察我心情很平静,努力尝试把感受用语言写出来了。
我还是第一次发现ad钙奶居然不粘这个事情!
困惑:我观察这一个东西后觉得很难写,那么如果我多观察一些东西是不是就不那么难写了?
写作之前的观察室指的像这节课做的这种吗?如果是的话我觉得当代北京中学生普遍观察得太少了,是写不了好的东西的
(假装有微信里的引用功能)
”这次观察我心情很平静,努力尝试把感受用语言写出来了“棒棒?
“ad钙奶居然不粘”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呢!
“那么如果我多观察一些东西是不是就不那么难写了?”熟能生巧
“写作之前的观察室指的像这节课做的这种吗?”我觉得是。人在世间行走,出于生存也罢有时无聊也罢,其实无时无刻不在观察这个世界,或深或浅的。
“当代北京中学生普遍观察得太少了”你翻翻教室桌子筐子里的那些以前创写课作品集,还是有观察敏锐的人的。但是是的,
课外班太多了!!!
这点上说,中关村这片的很多学生的生活太荒唐了(不是指他们不务正业,恰恰相反,他们从小务正业,连发呆的时间都被剥夺了)?♀️
week3
特别的事:遇到了更多的、各种各样的人;一直以为自己要被楼梯撞到头
变化:感受更破碎;几个感官的使用更不平均
变化原因:走得太快了,没有及时记录下来;最开始没有意识到动用除听觉以外的感觉(平常最多用的就是视听),嗅觉因为眼罩蒙得不太好,最开始就没用上
week4
跟它在一起的时候,学姐和我搭话,节老师进来整理整理东西后回家,一个同学来扫地。
我发现原来周四议事会后的鱼缸这么冷清,学姐在与节老师互动做什么都是有撒娇的意味在,重新注意起这个我天天呆着的房间里原来有自己的味道,有自己的颜色。我心情平静了一些。但正是因为太熟悉了,反而观察笔记写些什么都有过去的意味在,感觉没能摆脱之前对它的刻板印象,选东西选得不太好,因此敲字的时候也是有些些烦躁在的。
大纸条1
我们的主角依旧处于湖底阶段,它的眼睛还未完全擦亮,不过耐心已经让它获得了一些随行物品。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受到什么严重伤害,还多亏了它安静聆听了外界的声音。“虽然只是经历了最开始的探索阶段,但一定会好好走完这段路的!”—我们的主角
再来说说到手的“宝物”吧。首先,我们的主角知道了,这趟旅行不是努力就能顺利走完的,它已经放平了心态,准备平和的接受一切后果。然后,它获得了一个初级放大镜,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和细节的东西,不过因为还是初始版本,放大倍数不是很多。不仅如此,虽然视觉没有完全获得解放,但是它学会了更灵敏地运用其他感官尤其是耳朵,接收信息,处理信息。这其实是一整个系列的放大系统。
灵感:产生的不平常的想法
在食物体验最终构想任务故事时,和大作品最终稿修改时,产生了灵感。食物的故事只是通过漫无目的地想,像是缓坡上的流水,突然冒出了感觉还不错的主意,再稍微想了一下就把它抓住去写了。写的时候这个灵感提供的想法对我来说不是唯一的选择,想着先试试没料到就成了。大作品修改时,对同组同学们和老师的评论进行了思考,这个思考是断断续续发生的,又感觉是一直连着的,只不过是有一些小高潮而已。
困惑:产生是否有规律?是否都是好的?
intertwine可以去康网站首页“工坊食用指南”-《小伙伴们关于灵感的感悟》
week不知道第几就叫n好了
面对自我调查问卷上的大部分问题我都是茫然的,有很多是从来没有想过也暂时想不出答案的,做问卷时到没有因为问卷内容而使内心产生什么波澜,但做完后我生出了一个猜想:或许我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机器人,而且是年代较久远的那种。这周四在中碗我坐在面对窗户的位置——虽然离窗户很远,但总感觉有一位穿着一身黑西装的男士,他站在窗户下面抬头向上望,用先进的手表监控着我的一言一行,皱眉头。确实应该皱眉头,作为机器人,存储功能和运算功能甚至比人类还差,而又没什么情感,这样的失败作大概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被回收掉吧,当我做了什么他们实在不能忍受的事情时。
当意识到我可能是一个机器人后很多问题都得到了答案,而且打开了一个新的看世界的视角,这两天倒是过得蛮有趣的。
以上的内容可能远远超过了纸条的范围,但请原谅,我实在是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吐露心声。这只是最近众多想法的冰山一角,其他的因为准备考试的时间缘故只能先忍住并吞下去了。
week(n+1)
这周写隐私 能写的事情不多 能写的想法也不多 读完其他人的回忆录后觉得我正是因为目前为止的短暂人生都太风平浪静了 而且我的阅读量还不大 才导致这样没得可写的局面
不过很有趣的是 我写的是自我矛盾 在其中发现了三个自我:肉体 壳子和灵魂 周五的语文课上就讲了陶渊明写的形影神 也是三个自我 也是有自我纠结的地方在 在语文课上听到这一切的感觉很奇妙 就好像有人在监视着我的生活并有意导向此处
我的壳子和灵魂在吵架 肉体一边看戏一边使局面变得更迷惑 后来我实在是想不太出来了 太混乱了 于是就写不下去了
不过我投入的那会只发现了壳子和灵魂 后来又往出站了站才发现还有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肉体在其中捣乱 我又想到了经常思考只会变的更迷惑这个理论
(ps.小机器人觉得自己短时间内不会被回收啦 因为它遇到了值得的人ღ
光芒消失了,回收应该还是不可避免的吧—11.20
“(ps.小机器人觉得自己短时间内不会被回收啦 因为它遇到了值得的人ღ”夺好
不要被回收啦
或许小机器人也被悄悄注入着灵魂水呢
week n+2
本周分析了回忆录的范文,我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好像明白了,其实写作回忆录的目的不一定是要写出好的文章可以对他人带来什么影响,其实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是梳理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我没有必要只是为了优秀的作品创造一篇东西。当然,优秀的作品里,往往在情感传达或回忆记录等方面做的更好,可以更清楚地传达信息,文字是为内容服务的。
不过这样说的话给文字打分做出评价其实也是有意义的事情,往往文字分数不高的作品中作者的内容也没有传达清楚,顿时想到了段考中我的作文,虽然分数很低,但是回过头来看其实这只是一个像草稿一样的东西,因为我的内容、我的感觉是朦胧的,我还只有感觉在这里。
这周课上还认识了一个也是吹黑管的姐姐,很惊喜。
(ps.小机器人最近要努力追光,自我提升,如果现在被回收了一定是有什么遗憾的吧
“其实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是梳理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我没有必要只是为了优秀的作品创造一篇东西其实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是梳理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我没有必要只是为了优秀的作品创造一篇东西”deideidei
精准传递出自己的感情,很多时候蛮难的。所以文字上也要进阶,那些造诣会帮到我们?
week n+3
修改着大作品,发现回忆好像都不见了。在被写到回忆录中去时,它原本的样子已经消失了,再回忆写初稿的那些素材,空空如也。我有些担心,但这场景太自然不过了。这像是徘徊于人世的鬼魂,在被完成什么最后的心愿后,就立刻化成了风雨尘雾。担心还是要担心的,若是所有的回忆都被写下了,是不是就又失去了些东西,明明不想这样的。
听说,写回忆录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这个⬆️
以后再回想起当年的事,就只能想起回忆录版本惹。
inter真是一只直觉甚好的家伙?
好在,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回忆都写下来。
第二阶段大纸条
1、你从这个阶段的写作课(童年的厨房/关于自我的调查问卷/隐私地带/回忆录阅读文本分享/回忆录写作)学到了什么?(如果什么也没学到,也请据实说出)
学到即使是回忆录也可以以多种形式而不是第一人称平述来写,学到了认识自己所依据的东西可以是回忆,学到了如何反思过去或者说是回望过去。
2、从自己这篇回忆录的写作中学到什么?
学到了可以通过更换角度的方式来拯救,虽然我不太成功
在此意识到过往的珍贵,更新了对自己的认识,这次对自己的探索并没有做多少,之后会继续
3、如果可以再来一次,回忆录愿意怎么写?(包括选择的题材、写法)
愿意写在乐团的经历,用气味贯穿全文
还可以写初中的游学 这个不知道怎么写会比较好
和父母的旅游 把几次并在一起来写 写变与不变
旅程的话要恭喜我们的主人公找到了擦亮自己眼睛的方法,它正顺利地通过湖水区向着下阶段进发,在这个过程中它有一次因为擦亮眼睛而躲过水下障碍的经历。
不知道第几周了于是想再设一个未知数 week x
这次观察的陌生人很匆忙,说不上是这段时间遇到的最好奇的人,但所幸我眼光很好,选的人还不错,有一定吸引力
我会逐渐把所有人物都塑造成我自己……很苦恼 真希望新的角色能够登场啊
最近课上总是精神不在老师说话的内容上,我好像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发呆想事情做我想做的的时间??会改的会改的
完了 那个人物跳不出我自己了!–12.15
也许是老师说的话太多了而且没意思【托腮】
“我会逐渐……”——
初学者会有这个毛病。这个我认为跟阅历有关。见识得多一点,才有选择的余地。实操上的办法是可以去写那些没有尝试过的类型,这样有可能没办法写自己。栗子?一枚:让写爱情的人去写推理题材,ta就必须让人物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week x+1
这周是场景写作。选择的这个场景一直以来都是我心中的圣地,对未来的憧憬,但真正写故事时发现无话可说。我只希望它当一个平常的、普通的阳台,属于我的阳台。
看到场景后,虽然可以有适当的想象,但内容不被喜欢,因此创作出东西的主意也慢慢抛掉血肉。
想问个问题:小说在被创作时作者都是真心喜欢这作品才让其诞生的吗?
应该不是吧,跟回忆录一样,是不写不星…… 不吐不快
还是要从人物入手。在场景中感知到氛围和类似于“性格气质”的东西,可以倒灌入人物的灵魂,然后依此让人物身上发生些事,让这种性格气质有机会被展示出来。
week x+2
本周这个题材太有趣了!我喜欢创造故事!
有好好享受写作的过程~
确实 因为害怕写不好 总是停留在背景建设的幻想与向往里(有一天我一定会继续推进许凌这个人物的!希望那时的他不会像现在这样狭隘
(语文老师今天也发现了我这个问题
不过实际往下写了故事后 虽然可能不是想象中的样子会有一点小失望 但是创作的本身的巨大喜悦让这个过程也很棒
不过关于最终大作品的创作 从构思起步就目前来看还是个大问题 也不知道这个阶段所练习的人物场景叙事应该怎么运用
俺山精好迷许凌的故事!就有一种“不愧inter”的赶脚
第三阶段大纸条
1.写作不只是为了考试的作文,写作可以是自己的东西。它可以有任何你想要的东西。上完这学期的课后我真的觉得写作是有趣的事情(本来只是为了提高作文能力才报的这门课,现在甚至想高二再报一学期!作文能力什么都靠边站吧
2. 叙事是有目的的,为了实现目的需要有人物 有场景(背景) 有情节安排 有对话 有矛盾 有修辞。从叙事中我们可以勾勒出作者这个人的模样。其中人物要立体,为此要先好好认识自己的人物,场景烘托氛围,从中可以再认识到一些东西作为人物的一部分。情节安排要根据目的详略得当。对话是一门艺术,要把它真的当做语言来写,有停顿语速语调口音等等等才能组成饱满的对话。矛盾作为达成目的的重要途径,要恰当安排,贴合设定(或让设定贴合场景)。修辞不能乱用,但具体该怎么用呢【托腮】高二再报创写课是不是就知道啦~
3.收获到了DDL前疯狂赶稿的写作经历?以写作谋生的人是不是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好有趣~(写是真的写没了,没想到短短几天输出了那么多东西 收获了和伙伴分析故事的经历,大家的想法都很有趣,这门课可以让我有充分理由去倾听别人、去感受大家的想法,感觉很棒!平常身边不太容易找到喜欢聊这些 的人… 以上都是经历 我刚审题发现是经验hehehe 经验的话,就是写不出来时不能坐着干想吧,把写作挂在心上,进行其他的活动中自然会受到启发,效率更高,内容也更有趣,比如说在想大作品时真的时时刻受到启发,觉得各种元素放进去都会有趣,但还是得落在笔头上,不然都是虚的幻想,文字有时会事与愿违,比如说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让我的大作品主人公活下来TT
迷人的inter……之后也来吧(主人公为什么一定要活下来,虽败犹荣阔以有?)
最终大作品提纲小纸条~
提纲和老师进行了一些些交流,发现作品还是要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不能一昧依靠感性,但如果没有感性就变成了什么都没有的空话。还是要下笔去写,不写谁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次有了拖欠想法的教训,下次再也不拖想法了。期末考前一周居然还要想这个故事是什么样子的真的是心力交瘁QAQ非常佩服鸭不配的行动力!
节奏小纸条
这块其实没有太明白老师让我们掌握的东西是什么,感觉之后自己的节奏大纲依旧很离谱,到底什么时候要加快什么内容要放慢写呢(OVO)?不过这节课上认识了鹅妈妈的童话以及童谣,课后去看了,还蛮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