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曾睡去的夏。

记忆中的那个夏,风是钝角形状,迎面的馥郁软化着我。

走珠笔的墨汁不会停顿,越来越大蓝色洇点,即使成面也不知道理应收敛,肆无忌惮的张扬着。

和风一样,圆润的张扬着。

 

深吸,浓缩水果汁液的味道,应该是很浅的颜色,慢悠悠被包裹着散开,懒的。

电脑屏幕被阳光涂抹掉了,于是只能听见历史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

“米开朗基罗还在那个金色的时代,带着束腰的华美裙摆亦然转动着,管弦乐团的音符在摇摆,晃着,晃着….”

纵然跌进,白色大理石的教堂。

我被无数耀眼的光球围住了,拼尽全部意识努力睁眼,却只能看见圆形的阶梯。蔓延着,蔓延着….

 

….睡过去了。

穿着浅色半袖和牛仔短裤,在院子里面,睡过去了。

 

 

难以置信,整个人如同羽毛般升起来,以极轻的质量与风荡漾,然后近乎没有。

空洞的温暖成为万籁俱寂的唯一实体。

耳边,眼前,全已幻化。

 

只有风,为我盖上了看不见的绒被,在我鼻子旁边,放了一篮它还没来得及洗的衣服。

在梦里,在身体里,在整个世界里。

都是它的味道,没有一点空隙。

 

我才知道,我依然存在于这眩晕的混沌之中,无论以什么形态。

 

无论还会醒来,或是永远沉睡。

就算我的命运也许在这睡梦中已悄悄改变。

 

他们都不是他们了。

 

蓝色走珠笔的墨迹延伸了太远,以至于古老的录音机都讲述着,

“哥伦布依然执念着海平面的背后。那锈迹斑斑的巨轮载回不知多少,香料与琉璃。”

 

它还弥漫着,由细细的一抹蓝。颤动着不敢裂开。

 

也许几个小时后的下午,浓缩了一切,又倾盆而出。

也许几个小时后的夜晚,吸饱了水,均匀了蓝。

 

也许几个小时后的我,总会明白,他们也都成为他们了。

 

 

 

3人评论了“他们曾睡去的夏。”

  1. 太好了,好到我不知道该怎么夸!
    构思巧妙极了!夏日午后轻飘飘的昼眠,由忘盖盖儿走珠笔的蓝色墨线牵引着,承载起一些厚重的东西:历史、时代,历史人物(题目中的“他们”?)何以在时代沉浮中成为他们自身……(p.s.我想表达“墨线”的时候,想了半天,只想出来“笔迹”,重新看原文才找出来这个词,全文的“线”索呀)
    散文诗的体裁特别适合“感官王国”这样偏重主观感受的主题!“每一题到手必先度其体格宜与不宜,这便是老手妙法”。
    意象和修辞一如既往地新颖且恰到好处!“风是钝角形状”,换我只会说“柔和的微风”,一年级小学生似的(哭)
    观察特别细致,而且能用最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电脑屏幕被阳光涂抹掉了”,我也见过这个现象,怎么就想不到把它用在写作中……
    的地得警察暂缓出警了(笑哭)

  2. 的确是那么好!上周四下午我就坐在她旁边,完全没法意会她做了这么有趣的事情。
    夏日午后的眠慵懒沉重,其中却盈盈升空一颗轻灵好似气泡的小灵魂。灵魂伴着米开朗基罗和哥伦布,却没有实体、没有了人的渴望与欲求…… 像迁延客所说,小鹅的形容和描述用得好精准。独特。带劲。我十分喜欢“无论还会醒来,或是永远沉睡。/就算我的命运也许在这睡梦中已悄悄改变。……“虽然我不太明白”他们都不是他们了。”以及最后一句话的所指…… 求小鹅解释~

    1. 其实这句话是我在想如何描述“睡着了”的感觉而想的,就是感觉眼前一切事物都已幻化,无论何物,他们都不是他们了。还有一层呢就是时间的流逝,让我会说不清楚睡前和醒来后是否看到的还是同一个东西。
      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呢,就是一切无论化为何物,都可以以微粒的形式存在,于是可以化作万物。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