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作者阐述

  • 你认为自己最终大作品最闪亮的地方在哪里?

内容新颖,整体压抑的氛围营造得比较好。

  • 在创作过程中,你经历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克服的?(请举例,具体说明)

在初稿时,过分强调“感觉”而没有注重故事本身,所以人物的背景都没有交代清楚。后来经老师指导,增添了一些插叙的部分进行补充说明,故事就变得比较完整了。

  • 请找班级以外的两位读者为你写一份评论。

要求:

  • 一位是班级以外的同龄人;

另一位年龄跟你相差3岁以上(大,或者小都可以)。

  • 请他们根据实际感受具体作评;杜绝空话。希望从他们的评论里看到这一位读者对你作品的独特理解。

作者的脑洞太大啦!第一遍看这个故事真的有被震撼到,头皮麻麻的,会不自觉的把作者描绘的情景放成一部电影。作者的构思很大,母亲对“我”的控制象征着现实中精神上的控制,让你做什么,说什么,都是背后人为操控的结果,而第一次“死”并非是“我”真的死了,因为灵魂仍被控制着,这可以体现于“我”并不想复活但突然从医院中醒来,所以摆渡人没有来,但是第二次是“我”的灵魂决心要突破桎梏,所以摆渡人来了,象征着人找到自我,脱离他人控制的过程。“我”的心理描写抓到很细,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点赋予了主人公鲜活的生命,比如丧失表达能力后的无奈和悲愤,最终一心求死的紧张,很有意思。

看完文章后,也不禁想问,妈妈为什么会有“控制症”?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我”是如何意识到自己变成被人控制的机器的?直接就看到妈妈的遥控器了吗?……展开写还有空间,期待看到下一版的作品!

——杨知武

从死写起,让人揪心。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竟然如此渴望死亡,她究竟经历了什么。

作者如此写道:

(“原来,这就是书中所说的复活啊。我晕了过去,再次醒来只有疼痛。身上每一处都针扎一般,像是注入一条条毒蛇,顺着血管,慢慢扭动,一次次碰撞着血管外包裹的筋膜,想要冲破,再钻入另一条血管。最终挤进心脏,随着心跳击打着嫩肉,让人痛苦万分。”)

(“愤恨与痛苦一时占据了我的胸膛,作为人,竟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我想,这次活着,一定要让母亲摆脱病魔。在医院的每一天,痛苦一直折磨着我,无数大大小小的毒蛇注入体内,似乎总是在晕倒和醒来的过程中往复。”)

病床上的奄奄一息,看到劳苦母亲的心疼,想努力复活来彻底治好母亲重病的决心。爱与怨的激烈冲突,作者对病痛的形象描写……读来如临其境,苦痛与纠结,让人有肝肠寸断的共鸣。

极力复活后的失望,对母亲重病的绝望,对未来的无尽空茫,让作者终于彻底放弃了生的希望。

写道:

(“现在的我确定,控制症扼住了母亲脖颈,也完完全全控制了她,不会再离开她。)

终于寻到机会,用尽最后一丝气力咬断舌头……终于,见到了摆渡人。终于,解脱。

爱与怨的纠结,愤恨与痛苦的缠绕,作者是以何种心情写下此文,不敢想象。

结语:阳光满怀的日子里阴云从不曾散去,一些永远的告别随时发生。经历过,便是过了,没有过去的过去,也必将在眼前的世界里发着柔和的光。祈祷喜悦占多,忧伤装点的生命更加坚强美丽。

——我的妈妈

 

结课总结

  • 你在这门课里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是什么?最无趣的事是什么?

蒙眼体验,写作是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受,而不是为了应试。

最无趣的是在课上进行作品创作,感觉可以在宝贵的课堂中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写作留给课下进行。

  • 对你来说,在这门课里最困难的时刻是什么时候?你如何应对的?

看到同班同学的文笔都要比我好时,就不敢上传到网站上。

后来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内容上,也许可以以思想取胜。

  • 此刻,你对写作有什么新的认知?你对作为写作者的自己有什么新的认知?

写作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个反映,真正好的习作一定是真情实感的。

之前的自己对于写作表示十分痛苦,但现在慢慢的发现了写作的快乐与其所带来的成就感。

阿火的故事

1人评论了“第三单元作者阐述”

  1. “而第一次“死”并非是“我”真的死了,因为灵魂仍被控制着……”这个想法和我的是相反的。不过也成立。有意思~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