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without

眼前只有带着彩色光点的眼罩后的黑,我索性闭上它们,往前走。

开始时是稍微嘈杂的讲话声,不太记得人们到底说了什么。沿着石板路前行,人声像滴入大海的水珠扩散开来,只留下不知什么地方机械运行的长音的底色。不断。光影斑驳着随脚步踏上木地板,带来温暖甚至温热和阴凉交替的感觉。清晰地能听见两双脚敲击木板的响声,像一只小鹿的四只脚,迈入一片陌生的森林,带着迟疑但不断向前。

我顺坡道上行,面前一下开阔起来。似乎是声音不再被壁垒束缚,风声、讲话声、脚步声都肆无忌惮地奔跑在没有边界的地方。地面大概是操场的塑胶(?不确定那是什么材质)跑道,比之前经过的地方柔和但不柔软,当鞋底触摸它时能感到若有若无的挽留。风带着破碎的语句飘来,我听见一个女孩说她的八百米跑了两分半——比我初中快了将近一分钟!

从某个楼梯走下也就离开了这个嬉笑不断的空旷世界,机械的鸣响还在叹着气。但我被阳光笼罩,手臂被轻轻握住的地方已经将外套打湿了一点。长长的通道是笔直向前的,但每走一段都有不一样的声音回响。机械的叹息、遥远的地方有人聊天的声音像是从天空飘来,接着是球类在室内地板跳跃的脚步,我走入门口柔软脚垫的拥抱。绕了一小圈,有一扇门在我右侧打开,原本只能听到的隐约的老师和队员讲话声涌出来,不知道有没有人走出来但我感觉自己在人群中逆行,还好走了不远就安静下来。

暖意消失在教学楼里一个下行楼梯的入口,没有感受过的微凉和潮湿阴暗的气味扑面而来,让我惊喜的是之前一直充斥着耳朵的机械叹息声缄默了,于是这一小段路是绝对的安静,只有鞋底和楼梯边磕碰的响声。这种安静并没有延续很久,我听见老师们讨论物理题的声音:“牛顿第……”记不清了,物理是我一直学不懂的东西。

上楼再穿过一整排应该是自习教室的地方,走进中庭。习以为常的木地板走过了,再走上一个小小的坡,不需要眼睛的旅程里用脚步发现了一座小山。

随后一直是平坦的路,不再有因为看不到而在最后一节台阶踉跄的失重感。走着走着,我逐渐加快了步伐。

砰!单杠猛然撞在胸口上,没有任何缓冲地。钝响过后是我们轻轻的笑声。

第二次穿过那条笔直的通道。

闹铃响了,光从眼罩边缘滑进来,我终于回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高兴的一次体验。非常喜欢怀瑾在过程当中一些有意思的设计,比如走上中庭里的金字塔、去地下室和碰到单杠!还有每次上下楼梯的时候她会用脚跺地面来示意,虽然没有说话之类的直接引导但也让我很有安全感( ˙˘˙ )

9人评论了“feel,without”

  1. 哈哈哈一开始是被题目吸引过来的,读着读着发现原来内容更有趣。很喜欢一些细节地方的描述和灵巧的比喻比如斑驳的光影……柔软脚垫的拥抱……像小鹿在林间用四肢摸索……整篇读下来感觉校园处处都很温柔,让每一个用心体会的人感受到独特的风景。

  2. 孔三儿-孔思涵

    在路上相遇的人来了!!(虽然当时蒙眼没猜出来哈哈哈)能从你的描述中想象到一路的乐趣,对声音和触感的描写好棒!

  3. 小数点-曲书源

    去的地方都好有意思!!题目超级吸引人哈哈哈哈哈,旁边同学和老师的语言很能让人身临其境,是只有蒙眼才能体会的独特风景了!

      1. 从“八百米跑了两分半”、“老师们讨论物理题的声音”可见听到了很多准确的声音,“人声像滴入大海的水珠扩散开来”等描写很生动

  4. 我的伙伴好厉害猜的地方全都对!很惊讶于你听见了那些林林总总的声音,我竟然都没有注意到或者不记得。描写是非常细致了,五感运用极其充分了!

  5. “当鞋底触摸它时能感到若有若无的挽留”触觉有趣。而听觉更——
    “人声像滴入大海的水珠扩散开来,只留下不知什么地方机械运行的长音的底色。不断。”
    顺便,这个“不断。”敲好?(解释:这是牛)

    记录下了人声里具体的语词让细节加分加分加分?

    应该是没有特地处理每个自然段第一句话吧?但它们引领着节奏的起伏变换,读起来好舒服。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