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篮球场 观察笔记
我最开始接触到它,是在分书院做书院题的时候。当时看到“下沉篮球场”这几个字便觉得新奇:什么叫“下沉”?直到今天,我才真真正正地深入了解它。
这是一个蓝色的,长约25米,宽约20米的长方形场地。它是凹陷的,也就是比普通地面要低,如果把旁边的柏油路的海拔当作0m的话,它的海拔大概是-1.5m。在它四周又一圈木制台阶,将它包围起来。场地边缘还有一圈排水口。
正中央只有两个篮球框,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标准的场地大小、边界线和篮筐高度都符合要求,完全可以在这里进行一场篮球比赛。这时,有两个同学来到了这里,他们开始玩起了篮球。我的脑海里浮想出了平日里同学们在这里打篮球时的场景。可能因为我也在这里打过篮球吧,尽管次数不多,但是印象却很深刻。场地上还倒映着杨树和教学楼的影子,正对着它的是国旗杆,微风拂过,五星红旗轻轻飘动。旗杆和下沉篮球场,它们两个一直矗立在这里。每个星期一的上午,全校师生都要站在下沉篮球场里,参与升旗仪式,多么庄严,多么肃穆。
站在下沉篮球场里,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高大,天空也仿佛更遥远了。四周经常有人走过,但几乎从来没有人向这里望上一眼。我又看到在球场的西南角有一些体育器材,这是网球专用网,有的时候会有上网球课的同学在这里打网球。虽然说来这里打篮球的人并不多,但是这里对所有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教学西楼的正门正对着这里,每天上下学也都会经过。
我坐在旁边的木台阶上,突然有什么东西掉落在我的身边。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杨絮,就是那种长得像毛毛虫一样的东西。我抬起头,原来头顶就是杨树的枝桠,还有很多杨絮在随风舞动。春天来了,周围的一切都焕发出生机。周围还有更多的杨树,也有草坪。
在它眼中,世界是高大的,是遥不可及的。它也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至少在饭后或放学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同学在这里打篮球。场地虽然算不上专业,但是非常便捷,不用绕远去地下体育馆二层打球。假如这里就是一个世界,那么周围的人很容易看清它。但是真正走近它并接触它的人则少之又少了。整个篮球场就这样一直静默在校园里,它永远是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相信只要见过它的人都不会忘记它。
我想对它说:“你要坚持下去,一直在这里坚守,然后在某一天惊艳所有人,展现你自己的独特风采。”
它留在这里,即使世界遥不可及,它仍留在这里。我觉得很好。虽然我从没看出下沉篮球场很渺小,但你写出了那种卑微而顽强的感觉。
“站在下沉篮球场里,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高大,天空也仿佛更遥远了。”? 这个视觉和空间体验是下沉篮球场特有的了。
云中客更多关注了篮球场周边。这使得篮球场的存在富有活力。也许也因为它本身阔大而不能动,国旗和杨絮却是随风舞动的,两者反差让人感受到生机。
关于篮球场本身,我觉得你没“看出”它的特色。地面那种蓝,刚建好时是非常动人的蓝绿色。现在呢?它看起来像什么?地面的材质,打球时快速跑过会留下吱纽的声响吗?球弹动的声响又是什么样的?被括住的下沉,会让里面的你心理上舒适还是不舒服……?(尤其推荐雨后去康康,地上一洼一洼的水,倒影着天、云和旁边的楼,很好看)。
在没有很多具体描写的情况,结尾突然拔高到抽象的道理,让人感到突兀。
在文章中体现出了一种辽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