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年少

她她她。

 

年少的友谊究竟有多美好,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只知道三个人会在斜坡上迎着风放肆奔跑欢笑;只知道一片野草丛生的土地上被三个人小心翼翼地种下了怀满希望的种子;只知道只知道夏天风带着微燥的暖意,轻轻拂过倚靠在夜幕下数着星星幻想遥远未来的三个女孩……

初见

时间太久远了,我已经模糊了与他们相遇的年龄相遇的时间,只记得那天阳光正好,一间温馨的小屋里坐着三个女孩,这就是我们三个人友谊的开始。

 

我是那一年刚刚因为身体原因,从北京回到了老家生活。虽说一两岁的时候也是在老家度过,但那时的记忆也早已被我忘却,再次回到家乡,竟有点感慨。再次回到家乡的我,只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一时间没有朋友没有玩伴,成天只愿意自己呆在家里不愿意出门。

奶奶觉得这样不行,本来就是因为身体不好才选择回老家来生活,现在回来了成天呆在家里,这不得闷坏了么!对于奶奶来说,这是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赶紧问了几个老朋友家里有没有和我同龄的孙女,在一个下午说什么也要带我出来交朋友,虽然我当时心里还有点抗拒,但还是拗不过奶奶,跟了过去。

奶奶领着我到了邻居家,邻居一看到我就乐呵呵的,赶忙招呼我过去领着我上楼:“去吧去吧,去找佳佳玩吧,她在楼梯一上去右手边的那个房间啊,里面还有一个女孩,你们三个好好玩。”

邻居奶奶把我送进了她的房间,我有些尴尬地站在门口:“你,你们好。”我当时不敢抬头去看他们,只是用余光瞟到他们好像做在书桌前玩着什么。

“又来了一个小屁孩。”我听到他们叹息。她们俩个比我大两岁。我听到了之后有点不知所措。

但是他们并没有多说什么,佳佳给我搬了一把椅子坐在书桌前:“我们正在玩老师和学生的游戏,你要不要加入我们?”我犹豫地点了点头。

佳佳找了一本本子,在上面写写画画了一会,越过另一个朋友欢欢把本子递给我:“诺,你这堂课的作业。”

我嘴角有些抽搐地接过本子:“来个人救救我吧,为什么我来找人玩还得写作业啊。”

欢欢侧头看了看本子上的字:“这些字你会写么,会不会有点难?”我摇了摇头,心里暗暗想到:“他们是把我想的多小屁孩啊,我都小学了前后左右上中下这几个字我还能不会?”

我抿了抿嘴开始拿起笔写字,书桌正对着的是窗子,临近正午的阳光从外面洒进来,艰难地穿过轻柔的窗纱,淡淡地洒在我们身上。四周很安静,一间小小的屋子好似隔绝了外界的躁乱,只剩下三个人轻轻的呼吸声和笔尖与直面划过所留下的淡淡摩挲声。

现在回想起来,只会觉得很温馨,可是当时的我却不这么想。

我漫不经心地写着“老师”布置的任务,每写一个字就停下来歇一会,歇的时间甚至够我写上好几个字。我想偷偷打量他们两个,但是有贼心没贼胆,每次悄悄偏过头去用余光打量他们时,总会异常紧张,他们有任何一点小动作,抬一下胳膊、拿个橡皮,都会把我吓得赶紧坐端正低头认真盯着手里的小本子。知道临走了,手下的字还剩下好几行没有写。

时间过得异常的慢,我待得也异常地煎熬。试想一下,大周末被拉出来跟两个不认识的人待在一间屋子里写作业的场景,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尴尬到都能用脚趾抠出芭比梦幻城堡了。

“下来吃饭吧,别玩了我们回家。”我听到熟悉的声音,一下子抬起了头,激动的两眼直放光:是奶奶!终于能解脱回家了。

我一下也没有犹豫,放下笔站起身来:“那个,我奶奶来喊我回家吃饭了,那我先走了啊。”

“哦哦,好的,需要我们送你吗?”

“不用不用,我记得路,一个人下楼就好。”

“下次还一起玩啊。”

我表面点了点头,然后飞也似地关上了门,站在门外长叹一口气,心里暗想:“算了吧,还不如我待在家里写作业。”

我飞下楼找到奶奶,奶奶拉着我的手:“怎么样,玩得开心吗?不要老是一个待在屋子里,多出来和小朋友玩玩才好。”

“算了吧。”我反驳到,“我就和他们写了半天作业,有什么好玩的啊,还不如我自己呆在家里写作业呢。”

奶奶呵呵笑道:“多接触接触就好了,刚开始还不熟嘛……”

我没有继续反驳奶奶,只是瘪了瘪嘴。

那个时候的我绝对想不到,后来的我们三个人会成为最要好的朋友。

 

相熟

果然如奶奶所说,几个年龄相仿的女孩,慢慢接触几次便相熟了,这回奶奶该头疼的就不是我什么时候才能出去玩,而是我什么时候才能玩完回家。

小时候玩心重,即使是上学的日子也会在晚饭后聚在一起玩,所以对小时候的夏天傍晚的印象非常深刻。

佳佳家屋子旁边有一篇小空地,空地是水泥浇筑而成的,空地旁边还有一篇土层还暴露在外面的地,上面杂乱地长满了草,一个高大的树干斜斜地躺在里面。这两块紧挨着的地变成了我们的秘密基地。

我们会在水泥地上玩各种游戏。各种儿时悉知的老狼老狼几点了、一二三木头人、翻花绳……都被我们翻来覆去的玩。夏天的傍晚一般是不热的,反而经常会有习习凉风,但是每次我们三个都会玩得尽兴到大汗淋漓。

现在回想起这些游戏,记忆就好像被蒙上了一层水雾,变得模糊不清。被乍然问起,甚至还会犹豫:“我好像记得我玩过,游戏规则是什么来着?”

是啊,离开他们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去开心畅快地玩了。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水泥地旁边的泥土地我们会把它幻想成一片汪洋大海,而那个斜倒的粗壮木头就是我们的大船了。大船不太稳,站在上面会晃晃悠悠的,但好在树桩上还有一个麻绳,一头被一个铁柱固定,另一头绑在大树上。我们三个便站着拉着那麻绳,特地晃起那树桩,仿佛我们真的在大海上漂泊,配上夏日傍晚的习习微风,地上的杂草被吹的一阵一阵晃悠,真的像海上的浪花。

玩累了我们就坐在树桩上,仰头望着夏日的夜幕。那个时候还能看到星星,比一比究竟是哪颗星星最亮,然后我们就会为这颗获得最亮星星称号的荣誉之星编写和它有关的故事,按照顺序,一人幻想几句另一个人再接着幻想,一个个美好的故事就在我们的编制下缓缓诞生,顺着我们的目光,静静地飘到遥远的夜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星星。

编织完星星的故事,就轮到编织我们自己的故事了,坐在我们的秘密基地里,望着夜空中稀稀疏疏的几颗星星,幻想着我们的未来,也是我们爱做的事情。

科学家、发明家、舞蹈家、大明星、医生……小时候的我们把能想到的职业都幻想了个遍。

那时的我脸上总是带着笑容,爽朗的笑声总是环绕在我的身边。不仅仅是和他们一起玩的时候,在其他的为人处事上也总是以乐观开朗昂的心态去面对,每次老师在给我的评语上都会将我描述成温暖人心的“小太阳”。

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城中村,四周被高大的居民楼所包围。爷爷奶奶从乡下进城的时间比较早,当时的城市还没有发展起来呢,如今四周都发展起来,只剩下中间还保留着一个小小的村庄,只剩下这一个小小的地方还保留着淡淡的乡土人情味,也是这个小小的村庄,承载了我年少我年少的所有欢乐。我们的笑声永远环绕在这个小小的村庄中。

 

 

相离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我就小学毕业了,而他们早已上了初中,初中的我便不能继续在老家上了,而是转来了北京。

来到北京这个陌生的环境后,我依旧是没有朋友,但是父母也没有闲心思带我去交朋友。

初中三年我也没再遇到和他们关系一般好的朋友,朋友虽然也不少,但再也没了他们的感觉,可能也是和长大了有关吧。

我的笑声也渐渐少了下来。和他们分别开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升入初三,没有空再与我闲聊,尤其是当时我们都还没有拥有自己的手机,不仅面不能见,连交流都做不到,我的趣事心事也无处分享。在初中,我也没再遇见过一个能将自己所有的心事全部分享的朋友、没有遇到一个可以一直在一起玩的朋友,大家的关系就只是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关系并不亲密。

时间一长,我竟然已经不擅长于欢笑,性格也逐渐变得内向。

恍惚想起从前的快乐时光和当时的自己,竟也感叹我也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如今我们三个人均已离开小村庄,只剩下家里的老人在那边。村庄里我们的笑声也渐渐飘散开来,许久未曾再听见。记忆里许多朦胧的场景,本就不清晰,又因为世事变迁,从我的脑海里淡去了。

但要说小村庄里再也没有笑声,这却是不实在的。晚饭后的乘凉时刻,依旧能清晰地听到孩童嘻嘻欢笑的声音,唯一的变化我就是我从发散出欢笑的人变成了静静聆听的人。看到他们在我面前飞奔而过,恍惚间我也会想起我们三个人之间美好的回忆。

就像是那句话:我们不会永远是少年,但是永远有人是少年。

小村庄的笑声永远不会消失,永远会有人正年少正欢笑,永远会有人将年少的欢乐和友谊当宝藏一样牢牢记在心底。

 

后记:刚开始得知需要写回忆录,我还在想回忆录不都是垂垂暮老的人写的么,更有甚者是在本人去世后有亲友代写,我这么年轻,有什么好写的呢。等我正真地去回忆过去,我才发现,原来我已经走过了那么多路经历过那么多事情了,很多很多事情已经悄悄地在我的脑海顺着一阵阵海浪漂到了大海深处,站在浅滩的我只能静静地眺望着他们离我远去。而我能做到最好的事就是带着那些远离的人给我的勇气和他们所影响的更好的我,去拥抱那些被海浪带来的新的人和事。

avatar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