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选择的非虚构人物故事是哪篇(请给出公号&文章题目、推送日期)?
一个普通劳动者自述:我这半辈子 | 正午2023-04-15 12:02
你最喜欢这篇的文章的哪里?文字朴实,真实地记述了一位劳动者的半辈子
最不喜欢它的哪里/?感觉后面情绪的转变有点突然,从对不堪命运的埋怨无奈一下跳到了知足,得过且过。
- 你找到这篇文章的叙事动力路线和主旨了吗?你认为它的推动力足吗?如果换你来,你想在哪里添/减什么内容吗?也请给出理
动力:工作的转变。主旨:劳动人民的不易?我认为还挺足,但是也有种一切都在预料中的感觉。不想修改
- 你认为它的叙事策略跟这篇文章你最喜欢的那个点,有什么关系吗?
比较喜欢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慢慢回顾一个人一生的写法。
blob:https://www.youthwrite.pro/f6641670-8a4c-4034-8baa-46411347b6eb
不会交图片……愣住
偷窥失语人清秀字迹:)
这篇文章有个天然的动力,就是底层人的生存(替换成一个问句,就是“这个人下一步怎么活?”)。这个男人曾经有过比较如意的工作,但他从一贫如洗的农村出来,稍有三长两短就有可能被打回一无所有。读的时候,我会一直揪心(我觉得作者讲述方面的悬念制造得不错)。
其中两个让人最揪心的高潮,一个是盖房子的悬念,另一个是大货车不景气之后的工作出路问题。非虚构不像虚构创作,素材会很大程度上限制/早就一篇文章。这篇里两个高潮起落前仆后继,让人读出了无奈,也读出了淡然和坚毅。
至于情绪转变,我认为好文章(或者说好的故事)往往有两条线并行推进。像这篇,一条明线,讲的是主人公再现实世界如何求生存某发展。还有一条暗线,就是关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因为他前面没有提及这条暗线,你感到后面忽然扬起一面旗帜似的有些突兀。这感觉没错。不过,其实结尾处这个人的淡然,显然也跟前面一路明线上的奔波操劳带给他的某种旷达有关。也许作者只是采访或者写作时有意没有往这方面去引?去做一种“客观”讲述的姿态?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