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猫

十六

细窄的隧道外,鲨鱼和各种看起来颇为奇怪的生物在密谋着什么,他们尽是聚集在玻璃管到周围,几乎紧贴着我们,我甚至可以从其中嗅到浓烈的鱼腥味和他们猛烈撞击的声响和使人心有余悸的震动。于是我又加大了些蹭向前方的力气,把皮肤压在玻璃的表面,为寻找向前的方向而不断使皮肤近乎皱裂,两只胳膊猛地向后一蹭,似乎被隔着一层薄皮狠狠地拧了一下,换回五厘米的前进距离。极为安静,只有不明所以的撞击声和细微的摩擦,没有人窃窃私语。水中几乎尽是绿色的浑水,能见度不及一米,裹挟着许多草根并泥沙,或是些鱼类粪便。我不敢细看,我曾在接近的水体中见过一只溺死的老鼠,有些令人反胃。于是我半闭着眼睛,把所有目光集中在前面人的后背上,扭动着身体不断是自己向前移动,而又能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寻找到相对最舒适的位置。

终于,我从那个下水道口爬了出来,站在镶满红秀的老式水阀舱门前,是装修别致的店铺群,虽然灯光昏暗,周围既有苔藓也有水迹,却好似在山洞中凿出一个世外桃源,不让人感觉湿潮难耐或是肮脏恶心,反而多了中大自然的闲适与舒心,又并上商铺和统一着装的员工所带有的烟火气与发达及专业性,确实享受是胜于环境未知的不安了。

向左面走到头,我不断地闲逛着,从小鱼到小青蛙再是守宫和蛇,最后竟然不切实际的出现了小猫咪,但我并不惊奇。我几乎没有怎么与妈妈商量,只是回头看看她,她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我就当是她默许了,于上下仅有的两个猫笼子里反复观察,最终把目标确定在一只奶牛猫,和一只银渐层,不停地挑挑看看,拿手指到处点着逗它们玩,它们跳来跳去把粉红色的爪点在我的指腹处,隔着一层玻璃。总之我又踌躇地选择了十分钟,让老板把那只银渐层抱出来,决定带着它回家,我把团成球的小猫抱在怀里,轻轻的抚摸着,感受它的呼吸和温热的身体,放出更多的热量。妈妈再和商家谈论价格,我在旁边等着。

“哇,我就要有只猫了!”我感受到一大股兴奋的喜悦猝不及防地袭击了我,我明明还是一个学生个体,突然就能和动物建立这种联系,这实在是太神奇了。这是真的吗?简直就像梦一样!

对呀,我真的能养一只猫吗?
太不可思议了……

像梦一样……

梦。

不对不对,

忽然感觉周围的一切开始逐渐消失,从边缘变得模糊,景色演变为一种从未存在的倒退,从画面变为文字,最后更是直接变为了编码,有声音在逐渐清晰,朦胧的四周开始变亮,最后变成了似乎像是浸泡在羊水里或是在鸡蛋中,被什么庇护着,只能透出些昏黄的光亮。

“眼皮罩住的世界”,我不打算睁开眼睛,大概想再续费观看,至少等到把小猫带回家,起码让我有种有猫的体验。

从小到大,我经历这种梦的几率很大,不管什么样的梦都有很大可能迎来“我终于有了一只猫”的结尾,但每每在我把它带回家的途中,不论是这种不切实际的喜悦还是不合时宜的叫早,总会断绝进一步的剧情,于是我从没有体会过有一只猫是种什么样的感觉,大概大脑因此也并不会演出这样的剧集。

于是,不管是把它密封带回家,抱着坐在副驾,附魔成为纸片,便携打包,牵牵引绳等等等等,全都没有下文。

“快要上语文课了,”拖着自己起床。

 

 

拾陆

临近考试,各种各样的,前几次的统练大多平常擅长的科目都失了常,不知道是大家都加强了国防,还是我本身就是四面纸糊的城墙。其他又不见起色的同时,本来不擅长的又落井下石,统共算来仅几天就要期末,我还仅架起城墙的框架结构,敌军已经度过黄河,军事防卫一概没有,大概是公元前希腊城邦对战一战时英国海军的程度,总之“十四万人齐解甲”才能谋求一线生机的那种,但是该行为是“更无一个是男儿”,况且,作战和考试具有许多区别,作战投降是失尊严保命,考试不复习则是没命而且失尊严,没什么好处还赠送暑假低气压娱乐至死大礼包,以及高考药丸铺垫套餐。

我能怎么办呢?

为什么要考好期末?期末本身并不重要,但是能考好意味着自身的水平,高考能考好不是一日之劳,势必有一步步积累,如果你难以在某阶段到达某水平,以平常人发展的进步速度,大概率就完不成目标,据说这是理论基础。

有些人将这个“目标”叫做“理想”或是“梦想”,就好像高考附近以及高考出成绩附近,总会有“某某同学考进理想大学”,“预祝每位同学都能实现梦想”什么的,每每看见这种新闻,我都会快速跳过,一眼都不敢多看,大概就像被咬了一口、打了一巴掌,成为了被惊起的“一滩鸥鹭”。

为什么?

难道是因为平常认为的“心想事衰“——想到的一定实现不了;还是因为正巧这段时间的成绩不好,总感觉看着别人远在千里之外的成功,映在液晶屏上却反射出我的可悲;又或是因为被“理想”、“梦想”一类的词刺痛,我所有的意义中大片空白跃然心头。对于我来说,这些都是正确的答案,只是似乎,更多的是第三个。英语最近有一篇补充阅读,叫做“Be yourself—everyone else is taken”,提到了许多关于“autonomy”即主观能动性的见解,其中认为:人想要实现自我价值,需要找到自己主观愿意去做的,去实现梦想,获得更充实和有价值的人生。使我意识到,我如此消极怠工,是不是因为我没有找到自己主观想去做的事?或者说没有梦想?我认为我是有梦想的——成为一名医生,但是如此让我怀疑的还有一句“If you don’t follow your own values and dreams, you are probably following values set by others—in the worst case the shallow.”,我开始思考我是否是主观想成为医生的?于我的记忆中,似乎是和父母达成的协约,所以我是走在他人设定的路上吗?

不对不对,我一开始一定是有梦想的,我印象深刻,那种朝气蓬勃、热血沸腾的初三初二,应当是存在的,但是突然却想不起来了,难以去概括,就是感觉少了什么。我提起成为医生根本没有那种意气风发以及抖擞精神的动力,只是觉得,“嗯,不错。”缺少那种极致而又过于纯粹的喜悦。我想到自己的这个目标,总是要控制自己不去思考其无聊的,使我厌烦的一面,我很希望能够救人,但是如果是割开胸廓,物理手动起搏心脏,我却还是犯怵;如果是一定收礼,动不动就是折叠手机和红包,帮着亲人插队,成为别人的插队工具,我却还是厌恶;如果是不得不每天做班,经历相同的诊断说不下千百次,还有各色各样的社会人士轮番刁难,没做好专业却先明白人情世故,我却还是觉得乏味。我记得梦想不是这样,从来没有它的任何方面让我觉得仅仅勉强忍耐,相反地我愿意为其付出代价,以换取在这里不断地前进,它是一种让我破除万难也要到达的信仰,是一种面对每一种灰暗都有能够改变天地的勇气,是一种能够使我脱离出现实得失的平和,让每一个在现世生活中的一天却总感觉能超越科学。和现在不一样。

那是一种,我会确切说起想要的东西,是远远超于羞涩和体面的,即便不切实际也不懈追求的。

那不就是,我想要的,猫吗?

我的梦想,是猫吗?

 

 

十五

虽然根本不切实际,我还是开口问了,“那我要是能考上,你能给我买只猫吗?”

“你要是能考上六小强的实验班,妈就一定给你买只猫。”

“前提是实验班哦。”

“好的”我蹦蹦跳跳地走向自己的书桌,藏匿在厚度快超过十厘米厚的导引后面,思考大巴何时第三次往返接人了。

……

这已经是小学发生的事了,没想到现在妈妈还记得这个,说:

“你要是能考上元培,这次我绝对给你买只猫。”

“真的?”我和小学生的反应没什么区别,还是那种翘首以盼的类型,只是它不再成为我学习的动力了,而成为一种附加的赠品,大约起一个火箭补充燃料罐的作用,平常时候用不上的那种。未来成为了最主要的动力,我想实现梦想,这是必须的,我甚至无法想象没有考上将会怎么办,好像我的未来一瞬间付诸东流,这我绝不允许。

距离元培选拔没有多久,我的学习水平说实话不怎么行,每次都感觉自己必被淘汰,整日泪眼朦胧,动不动就情绪崩溃。主要是因为,我绝不能失去实现梦想的机会,这是铁律。于是我尽力摆脱了平时的状态,不再玩一天混一天,这样有了半个月,再加之些拜佛,请菩萨等等来自我姥姥的神力加持,我确实考出了比原来好很多的水平,特别是数学卷子,甚至做出了享受的感觉,那是我所度过了,最充实的两个小时。忧心忡忡地待到七月末,录取通知下来了,真的有我!我当时在上线上网课的化学课,激动地直接从座位上蹦起来,一道化学大题的讲解都没有怎么听,只是高兴地将要飘飘欲仙,这是我真是的感受到:未来的光明是实物,是能够用手触碰的。

这次我妈没有忘记“一只猫”的诺言,于是问我打算什么时候去买,我则是想了想,然后说:

“不买了吧,”拒绝了童年自己迫切地翘首,“我这次好不容易考上了,不努力学习估计将来就是倒数。俗话说玩物丧志,再者咱家没人来得及照顾猫,我妹妹才两岁。还有那个皮沙发,总是要挠坏的,还是算了吧。”

我是想养猫的,其实是远超于“想”,从某些角度上,成为了一种童年留下的执念。但是我同样也是很想完成梦想的,我同样也是想拥有更好的未来的,而这些远超一个宠物的价值,在情感的抚慰和自我价值之间,我没有片刻犹豫。

未来,好过猫咪,更加现实,也更合理。

 

拾伍

真不可思议,我那么久的梦想,那样长的祈望,一个下午,就灰飞烟灭。

这样更现实,“行,我同意。”

一开始我说,我想学生物,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它的。父母问我我到底想做什么,我说,“科研,我希望能考中国科学院大学。”又刨根问底,为我具体想学哪方面,我说,“生物科学,去研究动物,我希望加入猫盟,去寻找雪豹,东北虎还有兔狲、豹猫。”他们足足在饭桌上笑了两分钟,爷爷奶奶问过之后,一起又开始笑,笑了更长时间。

“去给猪牛羊看病啊?当兽医去?”

“不是,是去研究分析习性,在野外跟踪调查,安摄像机,蹲守拍照等等,是属于科学研究的。”

“你能受得了那个苦?你平时几个蚊子就受不了,野外用多少蚊虫,那天气又潮又热,你根本干不了。”

“我认为我可以忍耐。”

“我还不了解你吗?你肯定吃不了那苦。”

“目前科研这块儿的环境可不太容易,两年就要发几分以上的论文,要不然研究所都坐不稳,能保证这个程度的多少都是有些天赋。再者就算你天赋到了,万一碰上我们所长那样的,天天压你的活,一有什么研究,就派人给占了,然后第二作者挂名,你受得了那气吗?一辈子都出不了头。”

“没事的,我觉得我可以忍,况且我也不需要出头,只要能一直干这个就行了。”

“什么呀,就干那兽医,还不如给人看病呢。”大家于是又开始肆意大笑,我气得摔门进了屋,一句不愿多讲。

须臾,父母敲了门来,说是要和我谈谈。

于是他们把我拽进了客厅,开始和我探讨他们的工作状况,社会地位。什么“只有犯错会被注意,却勤勤恳恳永无上升机会”,什么“没有社会地位和人脉,如果咱们家着急看病,新冠不让进医院,你要是有人脉可能就能进去救,没有就只能等死,如果是你姥姥姥爷得病怎么办?”,什么“对你将来的孩子都有好处,我同学她家孩子就能上人大附中,知道为什么不?人家积水潭医院主任医师,人大附中那边专门打电话问她家小孩要不要来,给她留名额。”

“学习医学比你那学什么科研有用多了,而且你做的也是生物啊,给人看病不是比给动物看病好多了?”

“……”

“而且现在爸爸妈妈没有的你将来都可以有,你可以通过这一层跻身更高的社会,而且只要你好好学习就可以做到。”

“这真的是我们看到新价比最高的方式了。”

“学医吧,孩子。”

“等下,所以说,如果我学医,就能让我的孩子有更好的发展平台,他将来能学科研,不必为了这些发愁是吗?”

“是的,而且你还能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将来……”

“行,我同意。”

于是我同意卖掉我的梦想,从此抛弃它,曲解它。相信如此的行动,能够带来其他人的梦想,换取他人的幸福,不管是我的父母,还是我的孩子。我生活在物质世界,切合实际。

比起梦想来说,生活与社会更现实,也更合理。

记得有一天我两岁的妹妹跑了找我,说“姐姐,妈妈说你不养猫了,所以我六岁就能养猫了。”

“真好,真可爱呀,玥玥宝贝。”

我总是乐于做这种事的,我抛弃猫,让我妹妹拥有一只属于她自己的猫。

后来英语课,老师说演讲题目“I Have a Dream”,我坐在前排故左右而言他,同桌在草稿纸上笔墨飞溅,是关于经济学的论断。

于是之后我每每看到这个词,

“我有猫吗?”“没有”

“我有梦想吗?”“没有”

 

 

我是什么时候喜欢上猫的呢?

我妈常说我小的时候就喜欢兔子,画什么都画兔子。和猫没有关系。

到了小学之后,和几个同学玩游戏,她们一个人扮演主人,一个人扮演狗,我也想加入游戏,于是她们上下打量着我:“你长得有些像猫,你当猫怎么样?”

“好呀好呀。”

于是从此开始,猫这种动物,融入了我的生活。之后随着我以猫加入游戏的频次越来越多,逐渐也不可避免地把猫代入自己,于是开始喜欢猫了,我小学画得最熟悉的,就是猫。

然后,一场宠物狂潮在小学生附近蔓延开来,大家突然发现,有些同学的家长会牵着狗来接他们,而那狗又十分可爱,见谁也不叫,还不停摇尾巴、吐舌头。而且我老家也有狗,是德国黑贝,用来看家,最凶的那只叫“四毛”,是一只母狗,每次我们把车开进院子它都叫个不停,围着车转,它长得又高,看起来还凶,耳朵尖立着,背上的毛黑亮黑亮的,我怕它咬我,吓得我不敢下车。我姥爷让它走来,我才一溜烟儿跑进屋子。一年四毛生了一窝小狗,姨姥就让我抱一只来玩玩,那小狗长得胖乎乎的,全身都黑黑的,软软乎乎的像毛球,有可大了,我要两只手臂都努力去抱才能勉强搂住,眼睛黑溜溜,耳朵垂下来的,我特别喜欢。姨姥就逗我说可以拿回家一只,我追在我妈身后一直求她,但她就以各种原因不停拒绝我,最多的是“咱家太小了,养不下”,“你就新鲜几天,之后全得我们给你收拾”。

之后我还求爷爷去秦皇岛宠物市场花50块给我买来一只小白狗,白色卷毛的,肚子有些小肥,到处跑来跑去,还到处藏来藏去,好几次在皮箱里找到的它,还给他买宠物罐头,牛肉的闻起来可香了,我都想吃。结果后来我们要回北京,爸爸妈妈又不让带回去,说是什么关口会检查狗证,带不回去,像模像样,于是我和爷爷把那个小狗送回狗摊子,说是下次再买回来。结果刚放下就被一个姐姐(大约是女大学生)看中了,当即就买了下来,我在车里哭了一路,一直哭到北京。

还有一次,我说要买小狗,自己走了几公里去找宠物店,握着自己的压岁钱……

好像我一开始,并不是喜欢猫才对,就怎么说,也应该是狗。

似乎追根溯源,在这里:
“妈妈,你喜欢养猫还是养狗啊?”

“养猫,猫不用溜,而且臭味也少,还不乱拉乱尿。”

“爸爸呢?”

“我也觉得猫好。”

“好,那将来我们就养猫吧。”

于是我又是因为现实因素选择了猫,并没有什么差别。

猫更容易被父母接受,相对更可行,于是选择猫。

 

 

上幼儿园开始,我对动物世界里狮群捕食角马,各种深海探秘,寻找大鱼超级入迷,每次习惯性调电视到CCTV科教9或是10。每次过生日妈妈问我想去哪里玩儿,我绝对说是动物园,以至于我们家在动物园是年卡。

我认为这些应当是有规律的,是的,一切。我从小就像寻找一个规律,然后依据规律来生活,大言不惭地说,我从小的时候致力于寻找世界的规律,于是在没学物理之前就已经喜欢物理了,单单因为它的名字“万物之理”。于是我喜欢看各种各样的纪录片,想寻找到什么东西,这可能就是人最本质的“求知欲”。后来演变为,我认为重要的规律应当存在于生物体中,和宇宙,于是又点明最喜欢的是生物和物理。但事实上,我所想探究的东西不一定是物理,更不一定是生物,我只是在用自己的愿望强压进现实的框格,即便他们并不完全适配。只是把浪漫主义裁剪,通过现实主义的筛选。

我喜欢动物,喜欢生物,于是要学动物学。这何尝不是一种梦想裁缝的做法呢?

猫在这些地方露过面,不过它很快就离开了,在我看见它之前。

 

 

拾陆

我已经几月没有梦见过猫了,只是想到它时还是感觉压抑着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感到难受,我连猫也不能要了,至少现在不行。

猫还是太异想天开,它们总是太喜欢骑独轮车了。

这不像我。

avatar

1人评论了“我和我的猫”

  1. 倒数第二句虐爆我!!!林滔怎么写得这么好?!!!
    赤盐预约!!!
    题目就是这个了吗?
    以及,
    为“我”那些轮和家长的你来我往的磋商感到非常难过。如果你想到了,那就没什么是绝对不适合你的。如果不行动,谁也不能盖章证明“适合”与“不适合”。而不能证明就错过,难道不会一直遗憾下去(直到有机会写出来的时候)吗?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