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正面是哪面?
这问题很好回答。你只需要捻起一张素描纸,用食指拇指夹住,指腹轻轻蹭两圈。找到了,相对粗糙的一面,2B铅笔请就位——
“用反了吧。”
我擦去了一些用于确定大小位置的辅助线,把铅笔倒过来用它的尾巴拨弄着落在画架凹槽里的橡皮屑。低头寻觅那些不慎跌落的细条时,一双豆豆鞋徐徐走来,稳稳停住。玫红色,布料交界处泛白也发灰。然后是粉红色套裙的毛边、米色的扣子、超过肩膀数寸的褐里带黄波浪卷。墙上大头针固定的静物练习被空调机捎来的气流掀起弧度,与老师的嘴角成反比。脖颈猛添几分冷意,脸颊倒是蹭地热起来。
我急忙捏起纸的一角,又松开长尾夹叫它整体翻面,三指合拢在上面滑行。
它是单薄且干燥的,少量未能拂去的橡皮碎屑和铅灰摸起来有点硌。凑到再靠近就会失焦的位置,看到了交错的纤维,有点像人类的皮肤。把这一角弯过来看,另一边是相对浅淡的一点纹路。细纹纸好难区分,但我确实用反了。
鞋底与地面摩擦的声音渐弱,冷淡平直的声音在其他画板旁响起,“这一块太黑了”“形起得不对”“你站起来”等等句子挤压着空气。我的橡皮再次缩水,铅笔也重回工作模式。
……
学期末发放的手提袋一个接一个地填满,总是有几张纸正反面都有铅笔印。
日历慢吞吞爬到又一个新学期,约莫是二零一七年的初秋。我已经是老生了,老师给新生上第一节课时戳着黑板强调的东西已经在耳朵里进出了好多遍。可是今天,那双豆豆鞋没有停在写满素描基础知识的黑板前。从家长们“不懂鼓励”“对学生太凶”之类的评价里,我模糊地意识到:她不会再回来了。
我也在不久之后离开了画室。往后许多年里的许多次落笔之前我总要翻来覆去辨认很久纸的正反,直到我发现我常用的那种纸的某个角落有一枚浅浅的钢印——那就是反面了。
人总是在很久以后发现一些事并不严重,也总是在一瞬间里有相反的感觉。当我把这一袋素描纸从地下室里抢救出来,抚过有点落灰的纸边,抽出其中一张,有关那间教室的回忆就涌了上来。我无意说太多惹你烦,但是你要明白任何时刻的任何一种视角都有所局限。
所以请你——
闭上眼睛,眯起眼睛
善待橡皮和削笔刀,放弃双手
“年少不知XX好”
不能太粗糙
你要爱它,这种爱很深,所以不完美。但不完美也没关系——请画下去吧。
画画的过程,故事——介绍经验
《刘老师》严厉,严厉吗?离开了
信箱
一个过两天会删的批注:那些加粗的东西是小标题,还剩很多没写完
主要是介绍画画的过程和回忆一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