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抬头,低头,我被困在一方房间里。
在眼睛酸痛地仰着头转动脖子后,目光于是平直的望向卧室南向的窗。
窗外有不少邻居,最为显眼的是棵不声不响的松树。我难以揣测出它的年纪,目测有三四层楼高,躯干却一只手臂就能环抱住,更别提那些无精打采地耷拉着的瘦弱枝条,好像风经过时都要小心这摇摇欲坠的纤细。树的后方便是挨着的人行道和沥青路,偶尔抬起头去看,有两三行人,几辆汽车、电动车或自行车路过,为耳边添上为数不多的噪声。
天气好点时我的目光会被树梢上的晴朗所吸引,柔软的云被摇曳的槐树叶推着,往远处飞去了。巧的是今年高考、中考时我在同样的时间站起身往窗外望去,看夏天的风吹动繁茂的绿叶涌动着,忽而想起“啊,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于是那波涛都变得更加澎湃起来,内心深处仿佛也被激起一阵振奋。
我向来不喜欢生物教室的椅子,常常坐得腰酸背痛,每当轮到坐在靠窗的桌旁听课时则更是雪上加霜,需得扭过身转着脖子看黑板,不多时就难受的集中不了注意力了。我便索性放弃挣扎,开始对着窗发呆(怎么能把不听课说的那么轻松啊喂)。
窗外有一方小花坛,住客是几丛月季和两颗松树。有天风来了兴致,吵得云不见踪影,于是阳光笼罩着的一切都耀眼起来。恰逢春日正盛,一朵白月季悠悠然露了脸。微风化成五线谱上下飘动着,新叶随之吹奏浪涛般的音律。那朵白恍惚成了熠熠生辉的皎月,周围有闪耀着的点点光斑,是天上群星抑或海面上月光的粼粼倒影。
月季过了花期后,发呆时抢眼的主人公则落到了喜鹊、鸽子、麻雀等一众飞鸟头上。
先是那笨拙的鸽子先生小姐们,在吃饱喝足后大摇大摆地开始巡视。我透过晃动的树枝缝隙,看着它们探头探脑地穿过草坪,或是张开翅膀扑扇几下,走上滚烫的水泥路。我还曾见过两只鸽子一前一后跑过——我猜后面那只是个“心怀歹心”的小伙儿——因为不久后它们在石板路上变成了一上一下的姿势。
在其他时间里,往往能看见一闪而过的几只灰喜鹊或是麻雀团子相互嬉闹着。忽地有一两只降落在我眼前的松枝上,不堪重负的枝条像游乐园的大摆锤一样晃动起来,耳边仿佛能听到咯吱咯吱的声响。随后它们开始快乐的交流起来,此刻什么动静都比不过那些一张一合的嘴,哪怕隔着窗也能被刺耳响亮的喳喳声攻击到(此处尤其指喜鹊)。
若是上午的第五节课,则能看到一些老师结伴穿过绿荫去往食堂。再等一会儿时,穿着蓝色校服的学生准时现了身,三五成群,或走或跑,多想让他们把我饥饿的胃也捎带上。
窗外是无聊和疲倦时的避风港,它好像处于另一个平和的时间里,世界变得简单和有趣,能够萌发出无限的遐想和动力。感到无所适从时,就去看看窗外吧。
1、选题(3)
对于非虚构写作来说,很多时候选题能看出作者日常的观察和思考。
请问这个选题包含了你怎样的兴趣点?来自于一拍脑瓜的急就章,还是早已有之的浸淫其中?它是你很想要讲述的话题吗?
满分3分,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打分。
(3)我更喜欢记录一些看到的关于大自然的片段,很多时候都是望着一处发呆,脑子里冒出几句想说的话,但很少会记下来。所以正好也借此来用文字缝补一下那些快流走的碎片。
2、写作能力(5)
写完回头看,为了完成这个选题的写作,你如何收集的素材?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例如:视角/人称的灵活使用;拟人的释义性叙事;采访;其他收集资料的方法;捕捉和营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把人物对白引入叙事;捕捉细节与意象。
最终效果如何?
你认为这篇作品能代表你在这一领域的写作能力吗?
满分5分,请为你的写作能力打分。
捕捉细节与意象。我更偏向于对画面的细致描写,偶尔夹着些回响在耳边的声音。效果就是画面感是有的,但或许缺乏前后的衔接和情感的表达。
有部分句子能(?)因为我自认不擅长写长一点的文章,想说的很多话都只是一两句而已。(4.5)
3、写作态度(2)
从选题到收集素材、完整作品,你付出了多少时间/精力?
满分2分,请举证,并给你在创作上的努力程度打分。
大概一周时间。之前的选题有点不合适,写完有些崩溃,所以ban掉了。迟迟没有落笔,后来决定了主题后就一点一点回忆着以往所见之景开始码字,总体态度上应该还是可以(2)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