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手拐杖

调查问卷
1、各种各样奇怪的衣服和大小蝴蝶结堆在床上,是靠在床边角落上的小床,有温暖的光照进来。
2、迷你冰箱,像临时用的,里面的用塑料袋装着的食物几乎要溢出来。
3、把单手拐杖用一块干净的小布认认真真地擦一遍,立在床旁边。
4、未毕业,高二结束后辍学。自己学设计。
5、喜欢《服装设计师养成记》,不看电视
6、以前会很疼妈妈,说话很温柔,经常鼓励她战胜病魔。
7、没有朋友。
8、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包,堆满了整个自己的卧室。常背的那个包是纯黑色的,上面坠了一排粉色的小蝴蝶结,里面堆放各种日常用品,但有一个小夹层里放着一张包在硬纸壳里的妈妈的相片,整齐干净地放着。
9、看着自己房间里的各种物品,静静的哭,然后想起妈妈和梦想。
10、害怕自己会失败,对不起妈妈对她的期待。
11、去祭坛。
12、直觉和感觉。
13、妈妈拿自己一天午饭的钱裱了自己的一幅设计图挂在墙上。
14、在课外班和夜校。
15、四肢健全但右手总是会拄拐。
16、喜欢低头。
17、喜欢吃意大利焗饭和奶油蘑菇汤,但很少吃。
18、孟何佳。生日应该是夏天。

核心特质
1、追梦,坚韧,但内心其实是脆弱的。
2、主人公是一个18岁的追寻服装设计师梦的少女,单亲家庭,家境一般,所有钱用来交学费和买相关物品。在学校,她常遭一帮男生耻笑。她的妈妈身体不好,在一次男生要抢走她妈妈手中拿的她画的设计图纸时,为了保护设计图不小心崴了脚,因此拄拐了一阵子。后来妈妈因为病情去世了,她也决定辍学,追寻自己的梦想,同时对家的温暖和爱充满向往。为了怀念妈妈和“家”,坚定自己的信念,她每天都拄着妈妈生前的那把拐。

正文
单手拐杖
在这片老旧小区间的小路旁,住着一个少女,她叫孟何佳。
她每天早上都在自己那个堆满各种衣服的温馨小木板床上醒来,迎接清晨的第一缕温暖的阳光。床边立着她的单手拐杖,上端皮革被擦的锃亮,一点没有用过的痕迹。窗户对面正对着的一个相框,在光的照射下仿佛发着光,那是妈妈给她裱的那张大赛设计作品。这个不足10平的小房间里,装的就是一个少女人生的梦。
今天是她的18岁生日,她要去看看母亲。
穿上那身雪白的连衣裙——那是她最得意的作品。领口的花边映衬着红润的脸颊,才让人想起她确实还是个孩子。她小心翼翼地拿起拐,出了门——实际上,她的腿没有任何问题,但她依然这样做了,日复一日。
母亲长眠在这片莲花池边上。六月时节,花开正盛,伴着远方的风带来的这缕甜味,少女动容,泪流风中。

她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鼓励她的爱好,总是笑迎孟何佳的每一幅作品。即使她只是为了消磨时间乱画一通,母亲也会很认真地看着她的设计,抓着里面的细节不放。母女俩总喜欢在下午一起趴在午后日光下的温馨小屋里,或翻看孟何佳因为喜欢而折了书角的那些页码,或讨论着她可爱有趣的设计。
然而上天总是把生活布置的不尽如人意。母亲在她14岁那年患了重病。那时孟何佳还在上初中,不得不担负起照顾生活同时兼顾升学的重任。可是学习不那么出色,又无一技之长的穷孩子,在这种偏僻的小学校不免要遭到别人的蔑视的。她总是想躲着那帮仗着有钱有势就侮辱她的人,跑到没有人的角落偷偷画画。那些人看见了她画的东西,就大笑她痴。她也不还嘴,因为她深知她的条件不允许她那么做。她时常低着头,不知道这种自卑是天生的还是被生活所迫而养成的习惯。
要说她自卑吗?她打心底里可从来没觉得自己没用过。她虽然没有爸爸,但她依然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那一方温暖的10平米,她的画稿、书和服装们,她的妈妈和她,那就是她对“家”的全部定义了。她有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梦,她想做一名梦想中的设计师。她原意付出,愿意追梦,即使她知道这对于她这种家境的人来说实在是太远了——但如她所讲,她愿意付出。
有梦想,还有一个家,这又有什么可自卑的呢?
可是她坚强吗?有时她走到小区里没人的角落,她大哭,看着树叶在风中摇曳的影子在泪眼中逐渐模糊,她不知道自己在坚强什么,她明明就是比别人艰难——可是当她回家看见那一桌子热乎的菜时,她又被母亲所带来的温暖哽咽住。

直到那天她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两样东西意味着什么。
17岁生日那天,她正筹划着一个服装设计大赛初稿——这是她第一次尝试证明自己的机会。母亲对此兴奋不已,即使已经面色发白,但还是挤出了一张灿烂的笑脸希望她能认真对待她的梦想。她背过身去走上上学的路,抹了一把眼泪,准备着到学校设计初稿。
放学时,她看到了母亲努力挤在人群之中的弱小身影,笑着捏着手里的稿子向她挥了挥手。正递给她画稿,没想到一片阴影笼罩了她们俩——是他们,欺负她的人。没等孟何佳反应过来,画稿的一端已经落入他们手里,她又急又气得锤了锤自己的大腿,却又无能为力,眼看着几人争执的景象,她第一次觉得自己的梦想如此令人窒息,她几乎快哭了。
但是她被母亲的反应吓到了。母亲向那几个比她高了一头多的男生大喊,她使劲又小心翼翼地抢,她两只手护着那张薄薄的A4纸,突然向前摔了个踉跄,蹲坐在地上。他们见势头不对,早四散回家了,只留下她和坐在地上的死死捏着画稿的妈妈。她跑上去抱着妈妈,看她肿起的脚腕,看着那张完好的纸,泪流满面。
后来,A4纸被裱在卧室窗户的正对面,就向着阳光。
从这之后,妈妈一直拄着拐,直到她扭伤还没好的时候,在一个安静的晚上,在睡梦中稳稳地永远睡去了。而这拐杖也成为了孟何佳心里的一道坎。

她高三辍学了,用了母亲留给她的全部积蓄花在了特长班和夜校上。母亲生前,她总是舍不得用这些钱全为了自己花掉。母亲走后她也常常边拄着那把擦的干干净净的拐在莲花池散步边想。“家”所带给她的17年鼓励和支持,不是让她因为现实原因放弃梦想的。她要护好她的一隅梦,护好那张A4纸,护好那个帮她抢纸的妈妈,护好那个她永远的温馨的家。

夜晚,她拿起那块放的端庄的布,细细地擦拭着拐杖的每一寸。她终于认识了她的梦,认识了她的家。在这个破旧而温暖的小屋里,装着的就是孟何佳,一个18岁少女永恒的梦和家的眷恋。

作者阐述:是一个也许治愈的小故事,表现“家”和“梦想”的情怀。“孟何佳”这个名字即是“梦和家”。这两个人生元素互相作用,组成了一个有温度的少女。

avatar

6人评论了“单手拐杖”

  1. Yolanda-杨呼和

    孟何佳,是她永远擦得干干净净的拐杖,每一寸皮革都在仔细擦拭下发亮放光。哪怕拐杖对她本身没用,但拐杖所蕴含的来自去世的妈妈对女儿的爱与对女儿梦想的支持,令我羡慕。
    单纯读这个故事,感觉是一个很有少女心的,孝顺的,努力的,不卑不亢的渴望改善目前生活状况的大女主。

  2. 进深版人物问卷
    1、妈妈去世的时候吧。会写她逐渐独立,明确自己梦想的过程。
    2、(自由的画手也算是职业了吧,毕竟辍学专心学设计了)是她的画稿第一次被退回的时候。也许是因为她的技术还不够,也许是有人捣乱,或者是送信人看不上丧母的小女孩,她无从得知。她没有放弃和沮丧,因为在扫墓想明白自己真正要追求的东西之后,什么都不可能再阻挡她了。她继续画,没日没夜地学习练习。算是来自外界的挑战。
    3、妈妈,很有爱(文中写的不少了)。没有特别“甜蜜”的时候,只是很平凡和持久的爱和普通生活,也没有不好的记忆。

    进深版作者阐述
    1、经过悲惨的经历后勇敢追逐梦想,同时保留对家的眷恋和热爱。
    对她现在的状况写的少,比较单薄。
    2、不是,我选的是展现她心境变化过程的事。所以可以稍微写写她现在的状态,比如同是稿子被退回,同学失落崩溃,但她却很平静,内心毫无波澜,因为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3、暂时没有吧。也许全文有些枯燥或太过平铺直叙了?

    1. 并不是枯燥或者平铺直叙,而是没有一件得到充分展示的事件。主体部分依然是回忆。回忆是已经发生了的事,对回忆的讲述如果不掺杂此刻讲述者的想法和意志,就会显得平面化一些。女孩对同学的劝慰,跟回忆相比显得比较简单、分量轻,不是那么有说服力。

  3. Yolanda说的很到位了!那我就尽己所能想个情节(
    拐杖断了,孟何佳会怎么样呢。
    她会梦见妈妈吗,会哭着醒来吗?
    会去做什么修复拐杖吗?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