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配方:一个人想要风,于是他跳,他的世界从此变成了安然的
刚果民主共和国—位于赤道无风带,世界上最没有风的地方。
————前言
卡比拉.卢萨卡,一个平平无奇的男孩,平平无奇地降生在全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平平无奇地忍受着干热无风的热带草原。
妈妈说过,上帝太喜欢这里的蓝天,于是他收回了风,不让尘土遮住这美好的风景。
卢萨卡从来不相信这样的故事,凭什么依着上帝的喜好就把美丽清爽的风夺走!没有风,就没有云,就没有雨,家里的玉米和可可豆就都会晒死,家里的收入就会减少,家里人就会死去。
蜷在草屋的木板床上,卢萨卡举着爸爸的彩色手机,贪婪地探索着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是有风的。风的形状、姿态、声音,味道,一切都那么陌生,一切都那么诱人。忽然他刷到了一条视频:在密闭的空间里,一群舞者结成方阵,有节奏地跳动,大地随之震颤,空气中的气流逐渐上升,漩涡状的空气柱随着跳动的节拍上下起伏屋内原本静止的旗子渐渐地立起来,渐渐地展开,飘动。啊!起风了!
风!风!风!起风了!起风了!起风了!
卢萨卡差点叫出来,他找到了造风的方法,他要去拯救他的家人了。
一个万里无云的正午,不顾太阳的酷晒。卢萨卡约上好朋友蒙巴和拉邦格,还有从各家各户里叫出来的小伙伴们。三个人从树枝在地上划出一个圈,大家都站进圈里,均匀地分布着。
“iniciar!” 葡萄牙语里的“开始”。只听一声令下,所有人齐刷刷地开始跳动。“上下跳!”卢萨卡发布了他的口令,三十多个孩子像黑色的波浪,此起彼伏地,人头涌动,只在地上敲着连续不断的“咚、咚、咚……” 节拍并不整齐,甚至有些凌乱。大地深沉地低吟回应着这突如其来的撞击,似远古部落里大祭司神秘的咒语,接近次声波的频率带动着人们的内脏一起振动,带着猴面包树和仙人掌一起振动,带着整个地壳一起振动。“左右跳” “前后跳” 卢萨卡一遍遍发出新的指令,指挥着每一个人下一步动作。
身边路过的放牛的男人停下脚步,他愣住了。他带着牛群,加入了这疯狂的队伍。挥舞着手中的鞭子,一下下狠狠抽打在牛背上,十几头几百斤重的公牛顷刻间跳了起来,痛地狂魔乱舞,四只蹄子更有力地砸向地面。
一起跳动的人和物越来越多,之前的圆圈已经站不下了。路过的人自发地围在圈子的外层,层层叠叠,圈子越来越大。村里人全员出动,放下手头的活儿,从四面八方跑过来,加入到跳动的队伍。
“咚、咚、咚、咚、咚” 大地发出沉闷的回响,山谷间的岩石出现裂缝,彼此分离,崩碎。草原上响彻着人们对自然的呼唤————不只是对风的渴望,更是对抗自然的勇气
一股游丝般细微的气流悄悄拂过卢萨卡的脸,感受是格外的清凉、爽朗,是从未有过的体验。
起风啦,起风啦!
远处传来山谷的回音,那是人们战胜自然的宣告,那是卢萨卡不敢想象的,风。
把四肢的重量全部交给大地,放松地躺在热烈的刚果草原上,胳膊和腿自由肆意地伸展,铺开。卢萨卡望着头顶白云朵朵的湛蓝色天空,它好高,好远,那么不真实。一缕熟悉的阳光打在身上,嘴角流出安然的微笑。
作者阐述:拿到这三个词,脑海立刻蹦出来了一个发生在非洲无风地区的一个男孩的看似幼稚却美好的理想。这个故事仔细想是荒诞的,很不真实。但同时有着童话般的美好幻念,以及人性的真善美。
好漂亮。让我想起《走出非洲》里讲村落跳舞盛会的一个短篇。
那个短篇让我相信,在非洲,人们听从身体和自然的对话在大树下起舞,昼夜地舞蹈,是真实的。
而且这篇把男孩的纯真写出来了,特喜欢!(这是Yolanda的纯真吧)
唯一有些卡顿的地方是,一个没有工业、还靠心灵祈雨的地方,有手机吗有智能手机吗(*&……%
我觉得整个故事非常有意思,最后还有点温暖,也把三个词很完美地连贯上了。
我觉得有手机没有问题,网络只是基础建设的一部分,而且是由国家甚至别的国家建的,他们可以仍然保有他们的民俗文化。但如果改成“听说”这样的舞蹈,可能也会合适吧。
我觉得放牛的男人直接加入舞蹈可能有点唐突,也许可以交代一下他对孩子们的理解和同样对风的追求?
一、作者自评
1、如果以“抛出一个问题,通过故事讲述寻找答案”这种方式概括你这次的创作,你会怎么样表述?
卢萨卡生活的世界没有风,没有风导致他的生活不好,所以他通过跳创造风,拥有更好的生活
2、题1里的答案,即是你这次创作的主题。那么
(1)你在故事开端有埋藏伏笔吗?(抛出一个问题)
有的
(2)讲述的过程,就是读者和作者共同为这个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
动词会是找寻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抓手。
你实际上采用的是哪个动词?
跳
3、现在,沿着名词-动词-形容词那句话再捋一遍故事脊椎(核心框架),你认为初稿的薄弱环节在哪儿?
应该怎么修改?
故事脊椎:一个人想要风,于是他跳,他的世界从此变成了安然的
我认为初稿很好。不需要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