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到最后一次读书笔记了。
1.不吐不快
居麻这个人,真的,又爱又恨(借李娟的评价)。尤其是他对于猫的所作所为,好匪夷所思啊,感觉这个人精神分裂一样。我实在不能理解一个抱着小猫睡觉的人为什么摔小猫玩。但根据文本小猫们还是活蹦乱跳的,我在这里猜测,居麻只是动作看着夸张,没准用了什么巧劲,使得小猫摔在地上并不痛,不然小猫一定会远离他(猫界远近闻名的坏人),也不可能钻到他被窝里睡觉。
2.提问
首先,加羊皮内衬的军大衣有那么贵吗200多元,还是在那个年代。感觉现在特别好的军大衣也就这个价格了。
其次,作者为什么要去冬牧场呢,只是为了记录牧民生活吗,如果是的话,她也可以记录在相对安稳的牧民聚居区的冬季生活啊。
啊啊啊不是最后一次欸,倒数第二次读书笔记,sorry
夺好~
关于提问2,我记得在哪里看李娟写过(又翻了一下两篇序言,居然没找到……),她写转场是因为参加了《人民文学》的一个非虚构写作计划。也即是,她有备而来,有选择而来。
关于居麻摔猫,的确看着就疼。我理解牧区的人就是这种粗粝质朴的生命观。比如牛羊生长发育时,牧人每天关心着它们的冷暖和健康状况。而冬牧场宰杀的时刻一到,牧人选准某(几)头牲畜直接下刀。比如李娟在冬窝子,也被居麻说过是个每天坐在冬窝子没什么用处的人。猫没用。虽然哈萨对邻居的小婴儿那么温柔,但猫在他们眼里还是既不是人类也没什么用处的小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