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去,却为什么走了下去。若头顶便是光,为何影子前行的路却是黑的”想不明白,连路也走不下去,明明知道台阶就在脚下,却迟迟不肯下脚。谁知道下面的是台阶还是石头呢?踱入天黑之后,便只能看到脚下的黑暗。
他眺着窗外,外面是雨,地上的行人是干的。掷出一个个纸飞机,歪七扭八,被雨水与风声打落。他叹出一口气,风声吹回了他的理性,专注于眼前模糊又清晰的白纸,上面写满了自己。
密密麻麻的树枝造就了他的家,如今他要飞去了。
红字不再是他心灵的映照,他有了新的寄托。飞向远方的鸟,被珍藏在了他的相册里。
这一天,父母头一次因为成绩之外的事表扬了他。“若是鼓励会变成束缚,那我不会再提及。”
(不太满意,后面会修改)
三个形容词,描绘你主人公的性格特质
懦弱,自我,舍己为人
两个形容词,描绘你主人公从故事开端到结尾的改变
开放,达观
一个动词,代表你主人公在故事里的核心行动
走出去
(ps:现在一想,题材确实老套,感觉不出彩,有些老生常谈。但我认为这可能并非不是我想写的。若是一个题材足够老套,那么也会有它的道理。既然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时间去思考自身,我也还在找。那还是就写这个不出彩的莫名其妙的故事吧
(如果换故事能被允许的话也不是不能换
其实不老土了哈哈哈 我觉得反而还挺有反思价值的 “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不只是成绩 学习成绩不能够说明一切”的主题其实挺好的
“密密麻麻的树枝造就了他的家,如今他要飞去了。”喜欢这句,有种朴素的真理既视感。
前面四幅图/四句话带给我清新的活力,感觉就是被压抑束缚的少年意气一定会在某天冲出家门,直上云霄。第五句没看懂……
也许这个题材不是多么新颖,但它的真诚足够吸引我。
1、在你的创作中,你最满意的部分在哪里?请说说理由
我最满意的地方应该在于我真正去想、去构思了一段完整的故事而不是空降下来的人物在虚拟的世界中演绎着肥皂泡一般的故事。虽然在后面来看与我的想象有些偏差,像是在写作文,缺乏一些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可它就像一个我之前想写而不敢写的千字作文一样让我切实将故事叙述了出来(这点没有在文中体现,毕竟要确保文章的短篇幅)。能创造出这样一个完整的故事我觉得是令我最满意的
(创作过程应该也算创作的一个部分吧
2、你认为这次创作中,最酷的部分在哪里?请说说理由
最酷的部分应该就是我在第二张图片的地方下面写了一段连环隐喻,一个是行人无水而见之有雨。代表的就是他在追逐自己理想,寻求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时候(就是折纸飞机)看到的满是艰难与挫折,而行人无雨,则是他对于别人轻而易举地坚持的不解(其实还是他对于现实的过度忧虑),另一个则是风,我特地没有写出风是从哪里吹来的,而是在前面说他叹了口气,一方面是隐喻他对于自身追求持一种自我否定的态度,另一方面则是隐含他听风就是雨的性格。本身并没有起到太强的推进作用,也基本和前面一样是介绍背景,可这一段我认为就是粗读细读都不影响故事,我认为这就是我故事中最酷的部分(下次少写)
3、经此一役,你对“故事”(叙事)的理解,与之前有什么不同?你可以举例作为解释。
我认为故事之所以说是称为故事而不是人生史,就是因为其叙事角度的多样性以及其不完整性,可以让读者代入这一部分情感而不用承担这些人完整的一生,人们可以各取所需。因此我认为故事的关键在于其内涵,能不能给活在现实世界的人以虚拟的角度弥补他们的所需。艺术脱胎于现实,如果完全不切实际(指无法与人的生活有半点关系,读者读了就会说管我什么事的故事),那么我认为是起不到故事应有的效果的。与之前相比,我感觉我更加注重文章思想了,感觉开始逐渐理解一些文章。
收集到的所有评价:
草酸氢钠
2025年3月18日 在 08:26
其实不老土了哈哈哈 我觉得反而还挺有反思价值的 “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不只是成绩 学习成绩不能够说明一切”的主题其实挺好的
山精-韧
2025年3月19日 在 14:29
“密密麻麻的树枝造就了他的家,如今他要飞去了。”喜欢这句,有种朴素的真理既视感。
前面四幅图/四句话带给我清新的活力,感觉就是被压抑束缚的少年意气一定会在某天冲出家门,直上云霄。第五句没看懂……
也许这个题材不是多么新颖,但它的真诚足够吸引我。
“我最满意的地方应该在于我真正去想、去构思了一段完整的故事而不是空降下来的人物在虚拟的世界中演绎着肥皂泡一般的故事”——写作是实践性的。“想”和“做”差距有多大,做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