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卡牌(修改版)

阳光明媚下处处布着隐藏在光芒中的阴翳织成的罗网。调色板,颜料……每一笔是色彩的勾勒,亦是对自我的局限。“你为什么画画?”“我不知道。”话虽如此,内心却叫嚣着:“这是她曾经最喜欢的事,为了她,无论如何你也得画下去。”

她属于这里,而我……真的属于这里吗?本应全身心愉悦地投入画作的艺术家却仿佛身陷囹圄,愈发枯萎。

“你画的画多好看啊为什么不继续画?”“现在放弃画画也太晚了。”

她已经死了……不,为了让她“活着”,你必须画下去。

拎不起又放不下,注定要这样度过一生吗?

颜料刺鼻的气味混杂着水声隐匿在墙角。其中滋味,有谁方知?

avatar

2人评论了“故事卡牌(修改版)”

  1. 总结:
    最满意的部分:对第一张图片的解读。当时在相册翻看照片偶然看到这一张,顶棚的杆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阴影就像渔网的纹路。之前随手拍的照片就这样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最酷的部分:尝试将一些看似无关的照片通过剧情、人物心理等联系起来(虽然联系得不好),比如士力架那一张图片。还有就是在创作前下楼拍照片,有很多瞬间我感受到了用诗意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世界。在那段时间我到操场去找上体育课的同学,发现操场旁的木质阶梯上有一块士力架,像画室里的静物素描一样。去操场的路上看到树和它在墙上的影子,感觉像在照镜子一样。
    对故事(叙事)的理解有什么不同:有用简练、甚至抽象的文字层次分明地概括出情节的能力是一篇文章拥有好的叙事的基础。写七八百字甚至更长的文章时我总边写脑子边理自己的叙事逻辑,导致写着写着感觉自己的逻辑越来越混乱。如果在写文章前尝试提炼的话不是过于笼统就是过于聚焦细节。文章也是容易详略不当,进而导致情绪和环境烘托不出来想要的效果。之前创造侧重点一直都是情节,花很长时间想一个比较有巧思的故事,但实际上叙事才是核心骨架,故事就像衣服,再好的故事也需要一个优秀的模特(叙事)才能撑起来。
    同学评价:
    1.仅是好奇。好奇故事背后详细的故事。“她”是谁?我与“她”是什么关系?“阳光”下“阴翳”的我,是否还活着。期待三稿。
    2.这个开头就很吸引人,让我能大概get到你想表达的点。这种自我的矛盾与拉扯也很能让人共情……配图也很有感觉!
    点赞数:1

    avatar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