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椭圆形的,又矮又瘪,就算在橘子里也是个丑东西。最顶上有一个五角星样的极小的叶,黑色五个角卷曲起来,像头秃的人脑袋上仅有的几撮毛发,一拨就会掉下来。它外表坑坑洼洼,不是凹下去就是凸出来。近看之下,它由无数个像被针戳下去的小点组成,使我想起偶然看过的高尔夫球。嫩绿色、墨绿色、鹅黄色构成了它。这些颜色没有规律地分布,像画花草时的调色盘。
当我凑的极近几乎笔尖要触碰到它时,那种隐隐约约的气味才悠悠飘进鼻腔。那是一种清凉的感觉,伴随着细微的茶香,气味不仅仅停留在感官,它顺着管道通向喉咙,直到心脏、大脑。不过不能长久地闻,这气味是我有些不安和紧张,连带着心也一起紧绷着。
和它接触的第一下,浅浅的凉意漫过指尖,很舒服。正因为它的凹凸不平,用手拂过它的感觉才更生动,向下按,它又恢复,很有弹性也很有趣。将指甲刻在表面,会留下一个浅浅的竖条,和那些它生来就有疤痕混在一起。
用手指掰开它表皮的一刹那,汁水涌进指缝,溅到指尖,伴随着一阵强烈的清香。那香味有点像雨后池塘边盛开的花,久久地萦绕在四周。撕开表皮的声音和用剪刀划过布料有些许相似,那是橙色果肉上白色物质被掀起的声音,刺啦。咬开那层透明的膜,果肉化作汁水和细小的颗粒顺着喉咙一路向下,甜味令人想要微笑,而酸味并不会令人皱眉。嚼到最后,果肉都到了胃里,口腔中只剩下还需咀嚼好几下的皮,这时候已经没有了甜味,只剩下淡淡的、扣人心弦的苦涩。
《雨》
一
第一次见到邓波尔小姐还是我刚上大学的那一天,那时候的我住不起学生宿舍,只能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勉强找了一个简陋的出租屋。就在我提着两个臃肿的包裹在摇摇欲坠的楼梯上进退两难时,她的身影出现在阁楼上。
我艰难地抬起头。她穿着一身青绿色的长裙,上面绣着淡黄色的花纹,褐色的毯子笼罩着上半身,而头上一顶没什么样式的羊绒帽。她看起来四五十岁,不年轻也不年老,不漂亮也不丑陋。她就这样低头看向我,昏暗的光线使我看不出她脸上的表情。
“您好?”我努力挤出一个微笑,“我叫贝拉,是新来的租客。”
“你好。可以叫我邓波尔小姐。”她微微点了下头。
在同我交代了必要的事务后,她不再说什么,没有一句寒暄,从那摇摇欲坠的楼梯走了下去。我惊讶于她竟然走得那么平稳,几乎没有发出一丁点儿声响。
如果用一种水果形容我对她的第一印象,我会说是绿色的橘子——冷淡而难以接近。
二
阁楼里的条件果然如人们所说的简陋无比,没有灯,也没有像样的家具,仅有的桌子和床在雨天便会散发出食物腐烂般的味道。我每天五点起床赶去学校,将近十一点到家。只有深夜我才会见到邓波尔小姐,她双手端着蜡烛和台座,悄无声息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我努力在蜡烛燃烧殆尽前写完功课,彼时已是精疲力竭难以动弹。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奔波实在太辛苦了,伦敦,远没有亲戚们说的那样好。泪水从眼角缓缓滚落化作雾都十一月滂沱的大雨,不知今夜又有多少难眠的异乡人……
三
春夏秋冬四季流转,唯有属于我的季节,迟迟不来。经过几个月的相处,我和邓波尔小姐并没有熟悉多少,她还是一如既往的沉默。不过她偶尔在我桌角放的一杯热茶,也许是伦敦难熬的冬季里唯一的慰藉。
四
“小姐,我现在想知道你的房租什么时候可以交。”邓波尔小姐透过门,看着堆了一地的书和稿纸皱了下眉。
“非常非常抱歉!这几天我、我必须要写论文,下周就要交了实在没法出去打工……我下周末一定再多打一份工,一定可以在月底前凑齐的。再给我几天好吗,真的拜托了!” “小姐,这里虽然简陋,想租的人却也不少,如果月底前还没有交房租,你就不能再住着了,明白了吗?”看到我茫然地点了下头,她叹了口气,转身轻轻带上了门。
望着满地的白纸,眼泪又不自觉地从眼眶流出,沉默地划过脸颊。这篇论文,是我唯一的希望了。
五
又是雨天。伦敦的雨似乎永远也下不完。我提前了半个小时起床,穿上我最干净的裙子,对着玻璃向脸上涂满昨天刚买的面霜。今天就要在教授面前演讲了,绝对不能出差错。我再一次检查了包里的稿纸,飞奔下楼。楼梯还如刚来那天一样嘎嘎作响,令人不安。
为了不淋湿,我第一次坐上电车,心里既兴奋又难堪。身边的人服饰是多么华美,而我的衣服多么可笑,我垂下了脑袋。
气喘吁吁地跑进学校的长廊,我用手帕擦了擦脸上的汗珠。很好,时间刚刚好。我伸手去拿包里的稿纸,看到纸上文字的一瞬间我差点站立不稳直接摔倒在地板上:这不是我的成稿,而是用来记账的废纸!
怎么办?怎么办?现在再回去完全来不及了,没有论文我就无法毕业也就没有工作,这一学年的努力全都白费了!我抱着头缩在墙角,泪水混杂着雨滴,啪嗒、啪嗒。身边走过的同学都以诧异的眼神望向我,议论纷纷。可是你们懂什么呢?我夜里怎样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白天忍着腹中饥饿强撑着听课,去餐馆打工被人冷眼以待……又有谁知道。
“小姐,”一声轻轻的呼唤在我头顶响起。我抬头望去,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顶羊绒毛
帽子,然后是邓波尔小姐忧虑的双眸,最后是一沓写满字的稿纸。她挽救了我的人生!我颤抖地伸出双手,接过此刻价值连城的珍宝,说不出一句话。她怎么知道我今天要演讲,又如何发现我遗落下来的论文?我惊讶地看着她,欢喜和疑惑交加。
“小姐,先不要管这些了,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她扶我站起来,用那双美丽的眼睛看着我。此前我从未发现她竟然有这么漂亮的眼眸,像夜晚中月色下琥珀发出的微光,温暖而坚定。
六
演讲很顺利,教授们称赞我的才学,更惊讶于我出身平寒,他们说要让我当助教,可以领薪水。我迫不及待地赶回家,想要和邓波尔小姐分享我的喜悦。殊不知迎接我的是残破的楼阁和漆黑一片的墙壁,木做的屋顶上还隐隐冒着火光。空气中弥漫着木板烧焦的气味,我感到神经一阵刺痛,紧接着是躯体发软,像被人打了一拳直接跪倒在地。人群叫嚷、攒动,我听不清他们在说些什么,心里只想着邓波尔小姐。那么陡的楼梯,她逃得下来吗?她会不会……我无法可想了。雨水从天上一跃而下,我只恨他为什么不浇灭那场大火,为什么?
七
五十年也不过短短一瞬,稍纵即逝,如今我已经七十岁了,早不是当初的少年人,是该退休的年龄了。伦敦,这个繁忙的城市太喧闹,我从未感觉自己真正融入其中,永远在边缘游荡。这几个月不怎么下雨了,而我也有些累了,我要去一个小村庄,侍弄些花草,与田园为伴了。
走之前我唯一的牵挂就是邓波尔小姐。几十年来,她的身影不断地在我眼前浮现,我才发现我对她有多么陌生。后悔、悲痛总是一齐涌上心头,一次又一次将我带回那个黑色的雨天。我穿上最好的礼服——是的我终于有了很多钱——带着一束花,走向山野。在众多石碑中,我看到了特别的那一块,“玛丽·邓波尔之墓”。“我当上了教授、甚至院长哦,”我轻轻地对她说,“现在我要离开这里了,但是很快我就会来找你,那时候可以告诉我你的故事吗?”风越过山谷,拨弄过柳条编成的竖琴,叶子沙沙作响,我似乎看到了她的身影,第一次对我露出微笑。
八
“请永远珍惜眼前的一切。”
————贝拉·布朗《我的人生》
戏剧性的瞬间读完还在我眼前——羊绒帽、邓波儿小姐俯瞰着“我”、那双熠熠发亮的眼睛。这篇习作很好的一点是提炼出了矛盾冲突强烈的那个情节,以及懂得把能量凝聚在高潮的那个瞬间。从头至尾完整,有起伏,结尾干净利落。但是,“我”刚刚真正认识了这位有宝贵心灵的女士,她就在一场意外中不告而别,这样的剧情安排也必须承担“人为炮制”的名分——未免过于巧合。邓波儿小姐作为主角,总还跟读者隔着一层纱。她的心灵底色我们看不清楚。而“我”更像讲述者,因为这件事对“我”的影响还停留在情节推进的层面,不够深入。
观察仔细而描述到位。
”这气味是我有些不安和紧张,连带着心也一起紧绷着。“ 不是”是“或”非“,而是混沌地带。这是属于文学的,属于真实的人的。
“撕开表皮的声音和用剪刀划过布料有些许相似,那是橙色果肉上白色物质被掀起的声音,刺啦。” 愈来愈窥见真实个性。
最后,读开头让我想起《简·爱》~
作者自评:
1 贝拉·布朗:勤奋刻苦 一点点冒失 自卑
玛丽·邓波儿:外冷内热 细腻 不善言辞
2 人物小传
(1)原生家庭:贝拉出生于一个英格兰中部的贫穷小村庄,十八十九世纪,大城市收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已经较为发达,但是她所在地方的人们还是以传统的农业、手工业为生。她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父亲母亲识字不多,但是都很勤劳善良。两个姐姐都已经出嫁,她不愿被婚姻限制一直不肯结婚。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出去求学。贝拉的人缘总是特别好,人们总说见到她的第一面就倍感亲切,也许这是上天赐予她的宝贵能力吧。除了读书学习以外,贝拉还喜欢在放羊时听村庄里的长者唱当地的民谣。
邓波儿小姐出生于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虽不是富贵之家也至少不担心基本吃穿,她母亲很爱读书,只因为是女性,无法进入真正的学校,儿时只能在家里学习绘画和刺绣。她的父亲是伦敦的一个小牧师,他很爱妻子和女儿,尽管思想有些封建。尽管文中的邓波儿小姐看起来沉默内敛,但她其实很擅长体育项目,最喜欢的运动是足球。
(2)人生信条:贝拉: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她的父母从小就这样对她说
邓波儿小姐:让一切发生
(3)动机:贝拉:家庭、个人幸福
邓波儿小姐:母亲的夸赞(儿时)、无愧于自己(长大后)
(4)软肋:贝拉:对于贝拉来说,家人无疑是最重要的了,伦敦无数个阴雨绵绵的夜晚,她都是靠着脑海中家乡无垠的山丘、看不尽的羊群和兄弟姐妹的笑脸度过。对于一个来自小村庄的女孩,家人是软肋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吧。如果实在没有办法,贝拉应该会为了家人的幸福放弃自己的机会和前程。(好在她的父母一直支持她读书
邓波儿小姐:邓波儿小姐“不善言辞”并非是口才不好,而是由于她的谨言慎行。她小时候是一个有点毒舌的孩子,但这并不是她有意贬损他人,而是说话过于直接。有一次她对一个同学说“你的文章写的很平庸,最好不要选择当作家”使那个同学回家哭了一整晚。她感到很自责,于是从此以后很少再向他人袒露心扉,努力做到不意气用事
3 人物与情节
贝拉是一个天性活泼热情的女孩,但是在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求学她会孤独、自卑、焦虑形成一种反差。同时在面对生活、学业双重压力下,又可以突出她的坚韧。
对于邓波尔小姐,其实初稿中对她没有什么直接描写,这使得她的形象不够丰满。也许可以加一个这样的情节:贝拉的房租还没有交齐,有别的人也想租这间房子,但是邓波儿小姐思考再三并没有答应,而是想再给贝拉一点时间。
4 终稿挑战
首先我的字数写的比较多,改起来应该不是很容易。最关键的是我的人物特征不够突出,应该再交代一下两个主角的身世和个性,要不然故事太干瘪了(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