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记:看弗列罗:有点像个爆痘的棕色小海胆。而且痘痘的大小不均匀。
原本圆滑的圆润的巧克力被刻意撒上了坚果,导致看起来有点不和谐
闻弗列罗:需要凑近了闻,但是凑近了之后味道就是扑面而来的那种传统香甜的巧克力味,而且一定是巧克力,让人沉浸其中,很丝滑,一定很好吃的感觉,后面闻起来会有点点苦的味道
触弗列罗:整体摸起来扎手,(在摸表层坚果不多的地方刚开始是滑滑的,但是摸多了手上有点黏黏的,触碰之后手上会沾薄薄一层的巧克力。)在巧克力没有覆盖的地方摸起来是粗糙的。一定是实心的,拿起来有种向下坠的感受。
吃弗列罗:第一层就是坚果碎+巧克力,吃进去会感觉坚果碎还在跟牙齿对抗,但巧克力已经在口腔中散开,液态和固态混合在一起。吃起来会有“嘎巴嘎巴”响声。刚开始是巧克力的醇香,到后面更多的是坚果的油脂香,可能最后吃完舌头还要去“刷”牙,把多余的坚果吃掉。第二层是一层脆壳,比第一层的坚果碎难咬,咬下去后紧接着就是一层巧克力,很厚,很丝滑,巧克力的味道再次在口腔中炸开,然后到最后中心的榛子,但此时榛子的味道完全藏在了巧克力之中。吃完之后最后口腔中到处是巧克力的“尸体剩余”,还是需要舌头工作一下。
小故事:巷尾的“清雅阁”已经开了30年,它隐藏在爬山虎之中,十分静谧。它的店主是一位已经60多岁的老奶奶。这位奶奶姓林,虽然头已经花白发,但是仍一丝不苟的梳着低盘发, 总穿着熨帖的素色旗袍,领口别着没珍珠母被胸针。笑起来,眼尾的纹路里都承着暖意。
每天清晨都能看到奶奶拿着浇花的捅出来,把花扒开,露出土壤。小心翼翼地将水倒入土中。当清雅阁沐浴在阳光之中时,奶奶在里面的身影也显得格外亲切。
去年深秋,美院学生晓棠躲雨闯进书阁,不小心撞翻了临窗的青瓷花瓶。清水混着花瓣漫过几本旧书,书本的颜色立即深了几度。或许是第一次来到这个隐蔽的书阁,虽然在这里长大的,但她倒是没有注意过这个温馨的地方。还没得及仔细体验,晓棠看到被浸湿的书本,还是慌得手足无措,正要慌忙解释,林奶奶却先抽了纸巾蹲下来,轻声说:“不碍事,这书皮浸了水,倒像添了层雾里看花的韵致。”擦完地上的水渍,她不仅没要赔偿,还泡了杯桂花乌龙,指着掉下书里夹的老照片给晓棠讲:“这是1987年的西湖,当时我和先生就在这棵柳下拍的照。”
后来晓棠常来帮忙整理书架,发现林奶奶的书铺藏着许多“小心思”:儿童区的矮柜贴满卡通贴纸,方便小朋友取书;盲文书籍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放着放大镜和阅读灯;甚至为流浪猫“墨墨”留了个铺着绒布的纸箱,箱边总放着一小碟猫粮。
有次邻居张爷爷来抱怨孙子不爱读书,林奶奶把孩子领到铺后,从樟木箱里翻出一套泛黄的《小王子》,书页间夹着她手绘的星球插画。“你看这只狐狸,它说‘用心才能看见本质’,就像读书,慢慢读才会发现里面的宝藏。”她不讲没有无聊的大道理,而是用细腻的方式去引导。最后留下的不仅是指引,还有林奶奶那深入人心的温暖的微笑。
今年初,书铺要翻新,街坊们都来帮忙。刷墙时,晓棠在墙角发现一行小字,是林奶奶年轻时写的:“愿这里能装下每一颗需要停靠的心。”阳光透过新擦的玻璃窗洒进来,落在林奶奶新别上的腊梅胸针上,也落在每个人眼底,暖得像春天的风。
看观察笔记,我感觉费列罗的触觉和味觉都蛮生猛,且有混搭效果。不知haowen怎么构想出林奶奶的?(好奇一个)
林奶奶的人设是老而弥坚型的(我编的,没有这型)。但感觉这么写她有些过于完美了。没有人没有不可告人的地方,也没有人完全没有私心没有抱怨的生活。或者至少,这是极少人才有的境界。那么,ta是怎么抵达这个境界的,反而会让我更好奇(较之观看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