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的直接感受
腐烂的腥气 / 雪线的眩晕 / 风干的血痂
2. 一句话概括
一个作家在非洲荒野因伤口感染濒死时,在现实与幻觉中回溯,最终在精神飞向雪山之巅的瞬间肉体消亡。
3. 印象最深之处
① 开篇的冻豹尸体
“在西高峰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
—— 就像主角哈里无法解释自己为何堕落,豹子成为他精神追求的悲壮隐喻。
② 秃鹫与鬣狗的意象
鬣狗总在暮色中呜咽着绕行营地,而秃鹫终日盘旋,这些食腐动物构成具象化的死亡倒计时,每次出现都推动意识流切换。
③ 临终的雪山幻象
昏迷中他看见救援飞机载他飞向乞力马扎罗的方形山巅,“如整个世界般宽广无垠,在阳光中显得那么高大辉煌”,与溃烂溃烂的现实形成超现实对照。
4. 困住我的问题
① 为何将哈里设定为“写不出真正作品的作家”?
② 时空碎片化拼接的必然性
若按线性时间叙述——从受伤到死亡的三天顺叙穿插回忆,是否会削弱“意识逐渐被死亡侵蚀”的体验?文中现实与幻觉的切换是否存在暗线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