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的故事

1、床:整洁的单人床,只有灰色的床单、枕头、被子,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

2、冰箱:方便面,一点必需的菜、肉

3、每天入睡前最后一件事:有时入睡前会吃安眠药

4、中学毕业于:某小城市里最好的中学

5、喜欢的书、电视节目:与数学相关的所有书籍

6、怎么跟妈妈说话:✖️

7、最好的朋友:没有朋友

8、包:黑色双肩电脑包。手里拎的是很大的布袋子,用于搬运作业本、卷子

9、失眠时会:思考数学界难题

10、他/她最害怕什么?有过什么噩梦吗? 噩梦是学生问他数学题,他怎么也做不出来

11、你见到他/她时,他/她正要去哪里? 给新来的插班生补课

12、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依靠的是本能、逻辑思考还是情绪? 逻辑思考

13、最难忘的事情:离开数学研究所的那天

14、周日下午他/她通常在哪里度过? 家里

15、身体特征? 身高较矮,头顶头发稀疏,因为头发表层有许多白发,远远看上去头发是灰色的

16、身体语言(表情/手势)的特征? 课堂上从不说与课堂无关的话,每当看到学生听讲时困惑的表情都会冷笑

17、没有喜欢的食物,没有讨厌的食物

18、高肆 1976

 

故事情境:

从我入学的那天起,就从未见过数学老师露出过笑容,除了看到学生们听不懂题的困惑表情时的冷笑。他似乎不像其他老师一样有一种对教学的热情,他就像一个机器人,站在讲台上只是每日必须要重复的工作。除此之外,他的神色也总不大好。不过我必须承认,他的数学能力是极出色的。他讲解题目时总是思维清晰,从不出一点错误,就像在给小学生讲加减乘除,高数对他来说好像不能再简单了。

出于好奇心,我开始了对数学老师的调查,获得了一些惊人的资料,知道了他这些表现背后的原因。而在新来的插班生转来不久后,数学老师的课堂也逐渐有了的变化。

 

故事:(可能与先前设想的有一些出入,根据故事需要调整了一些情节)

倘若你在教学楼里看到一个背着黑色双肩电脑包,手里拎着发黄的布袋子,头发稀疏、眼眶深陷的矮个儿中年男子面无表情地走过,不用怀疑,那准是数学组的高肆老师。

作为高老师的学生,我不得不怀疑高老师的衣柜里似乎只有一套衣服——那件皱巴巴的蓝衬衫和那条卡其色裤子。不仅是穿着,他的课堂几乎也是被格式化了的,上课铃响后的第一句话永远都是“翻开课本第xx页”。讲知识、写板书、讲题,答疑,节节课如此,与课堂无关的话,他也从不说一句。同学们总抱怨:“数学课是所有课程里最无聊的!”都说“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像高肆这样如此无趣的灵魂也是难得一见的。不过,人如其名,高肆确实有着数学家高斯一样出色的数学能力。他做题时的思路总是那样清晰,各种复杂难懂的题目他好像已经见过了上百遍,刻在了心里一样,总能用最简便的方法快速得到答案。倘若你稍一走神,就很有可能再也跟不上他那敏捷的思维,更无法理解黑板上行云流水的公式和充满奥秘的数字符号。从我入学的那天起,就从未见过高肆露出过笑容,除了他看到我们因听不懂题而表情困惑时的冷笑。那丝冷笑中含着一种轻蔑和居高临下的自得。

我常在想这样一个厉害人物为什么会来当高中老师,却没有机会得到答案,直到半年以前的那一天。

那天放学后,我留在教室里打扫卫生,不经意间发现讲台的桌子下面的一个厚而陈旧的笔记本,封面已经泛黄并且破损严重,像是用了几十个年头,姓名栏处是快要被磨没的圆珠笔字迹——“高肆”。“应该是高老师不小心掉在这儿了”,我一边这样想,一边迅速环顾四周,确认没有旁人(虽然放学后一直只有我一个人打扫,但我好像在干什么坏事一样谨慎至极)。在一种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便是关于“四色问题”的证明。各种颜色的笔迹看得人眼花缭乱,用铅笔绘制的略显潦草的图像、洋洋洒洒的公式布满白色的纸张。随着纸页的翻动,我还看到了许多著名的数学难题,每一个问题都要占上几页到十几页的篇幅,大量的公式与看不懂的符号给我的大脑以剧烈的冲击,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室里好像天旋地转,整齐的桌椅晃动着,墙壁上的黑板摇摇欲坠,眩目的感觉逐渐涌上,我快要喘不过气……

终于,就像激越亢进的进行曲戛然而止,黑压压的笔记本迎来了空白的那一页,眼前的一切也恢复了现实的样貌,我长舒了一口气。呆坐在讲台的椅子上,我仍沉浸在方才的震撼中。手指仍漫无目的地继续扒拉那些泛黄的纸张。当目光再次落在它上面,黑色的笔迹又出现了。不过这回不再是数学公式了,而是密密麻麻的一些文字。“1992年,3月1日,晴”、“1992年,3月2日,阴”……原来这个笔记本的前一半用来解数学题,后一半是用来写日记!我继续的手指又一次开始了翻阅……

两个小时后,我走出了教室,走出了教学楼。这时天色已经暗了,校园里的路灯初上。

一些声音在我耳边回荡着:

“孩子,祝贺你通过努力完成了自己的梦想,顺利进入了数学研究所!爸爸妈妈替你高兴…..”

“本次任务至关重要,上级任命由高肆负责,我想大家应该没有意见吧?”

“hi!高肆,我可以借用一下你的电脑打印一个文件吗?”

“高肆,很遗憾你在这样重要的工作上出现了纰漏,我代表研究所抱歉地通知你,明天可以不用再来这边工作了……”

一些文字在我脑海里浮现着、跳动着:

“同事们总向我投来锐利的目光,诚然,我来自小县城,不像他们从小生活在大城市,不论是外表穿着还是言语举止,我都同他们格格不入。用他们那刺耳的话说,就像‘误闯入名流酒会上的扎眼的老农夫’。”

“我受够了那些讽刺和恶意,但索性研究能给我快乐,每当我沉浸其中时,就会暂时忘记现实周遭的烦恼。他们是支撑我继续工作的动力。”

“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犯那样简单的错误,我不得不将那天借用我电脑的同事和这件事联系起来,我知道这绝对不是他一个人期待的结果……”

“当时的我已不愿再解释也无力去辩驳,也许是因为长期以来受到的冷眼和排挤让我失去了最后一丝信念,没有勇气再继续承受这一切了。我不知道应该怎样面对爸爸妈妈,我也不知道怎么跟自己交代。但我还是拉着自己的行李,抱着一箱资料永远地离开了那座研究大楼。”

“或许接下来的半生,我都要凭借那轻松得到的教师资格谋生,与讲台作伴了,这大概就是我的归宿了……”

……

据当时在校园里、在路上碰到我的同学说,那天我的脸色奇怪得可怕。当然我从未和她们说过这背后真正的原因。

两个月后,班里转来了一位插班生。有传言说,他是因为学习太差,被上一个学校劝退才转到我们学校的。从他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以及考试的成绩上来看,确实如此。但是从他的外表却一点也看不出来,因为无论你什么时候见到他,他都是极开心的,小小的眼睛里闪着光,仿佛有着优等生的至上快乐。班里的同学们很少有愿意和他说话的,小团体更是拉帮结派地离他远远的,称他为“大笨蛋”。可他似乎自带一种屏蔽系统,从不因这些而感到愤怒或者不悦。

之前从来没有人找过高老师答疑,可是如今,每天数学课后,插班生总是冲到讲台前,笑嘻嘻地问高老师各种各样简单的问题。高老师显然一开始不太适应,但是作为老师,他知道如果不一一解答,插班生就很有可能又会挂科,最终没有学上了。我也看到过午休时插班生追着高老师屁股后面,举着他那全是叉子的作业本,找高老师问问题。又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天放学后的时间成了插班生固定的答疑时间。有时打扫卫生时还能听到健谈的插班生跟高老师在答疑间隙聊天,讲班里发生的事情,讲他自己的事儿。起初,高老师就静静地坐在那里听着,不怎么接话。但后来,他会点点头,不时地问上一句,和插班生开始互动了。再后来,老师的眼中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热情,两个人有时候还会一起哈哈大笑。高老师一直封闭着的心仿佛从此打开窗。

而终于,同学们惊奇地发现——高老师变了。他讲课时僵硬的表情松弛下来,甚至变得神采奕奕。他之前的目光总是穿梭于PPT、黑板和书三者之间,可最近的课堂上,会不时扫一扫台下的同学们,如果有同学走神或没有认真听讲,他甚至会出言提醒。更令人意外的是,高老师开始课堂提问了!同学回答对了,他会赞许地点点头。回答错了,他会耐心地再讲解一边。而最可观的变化,莫过于上周他换的那件新衣服了。那是一件雪白的衬衫,没有一丝褶皱……

今天的讲台上,高老师一手捏着粉笔,一手抓着三角尺,一边讲题一边和我们互动。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高老师的肩上,洒在他的笔记本上,洒在我们的课桌上。

我看到插班生在笑,高老师在笑,我也笑了。

6人评论了“数学老师的故事”

  1. 1.整体形象
    外表就像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数学老师,不过内心似乎藏着许多秘密,他的经历也与师范学校出来的老师不同。
    2.我想知道什么
    数学老师为什么会离开数学研究所?是他自愿的吗?还是说被研究所开除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2. Q
    1.数学老师具体是因为什么改变?
    2.他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
    3.他一生中最珍惜的回忆是关于什么的?可以具体说是哪一件事吗?
    4.有必要增加一些家庭生活片段来使人物更加丰满吗?
    5.如果时间可以回溯,他想回到何时?

  3. 1.数学老师具体是因为什么改变?
    是因为他从插班生的身上看到了自己遗失了许久的东西——快乐与希望
    插班生很笨,每次考试稳居倒数第一,因为成绩太差已经被前一所学校开除,如果再持续垫底就又会被开除,没有学上了。但是ta(还没想好是男生还是女生)一直很乐观,从没有因为学不会而气馁,每次补课时都很积极,因为他觉得自己听一遍不会,听第二遍第三遍总能明白一些。
    2.他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
    虽然离开研究所并不是他的错,到那时他还是后悔自己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或者没有四处求人让他留在那里。
    3.他一生中最珍惜的回忆是关于什么的?可以具体说是哪一件事吗?
    是他收到数学研究所录取通知的那天,他完成了自己最大的愿望,那天爸爸妈妈给他做了很多好吃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庆祝。
    4.有必要增加一些家庭生活片段来使人物更加丰满吗?
    有必要,但不需要太多。片段可以是上一个问题中一家人庆祝的场景,表现出他和家人曾是多么盼望这份工作;也可以写他离开数学研究所后,每次回家看父母时他假装自己还是那里的工作者,瞒着父母自己已经成了数学老师。表现出他在生活中背负着重担的一面。
    5.如果时间可以回溯,他想回到何时?
    故事最初,他想回到在数学研究所工作的时候,因为他觉得只有在哪里自己的才能才可以得到施展。
    故事最后,他想回到他当数学老师的第一天,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当老师,就不应再沉浸于离开数学研究所的悲伤与不甘。要努力成为一个快乐的、充满热情的老师,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

  4. 我想知道在研究所的经历哪里最打击到他~也就是他的快乐和希望是需要什么样的信念支撑呀?同时,既然说到改变,也希望故事中能看到他转变的过程。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吧?

  5. 整篇文章我最喜欢的部分是通过耳边回荡的声音和脑中浮现的文字来写出那个神秘笔记本里记录的东西,而不是平铺直叙自己看到了什么。唯一不足的就是高肆在插班生来到后的转变没有太多描写,这个过程没有写太清楚,

  6. 想看到Susie的作者阐述~高肆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这篇故事的视角好像《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个旁观者视角。然而“我”为什么把高肆至于自己生活中这么重要的位置呢?在这个答案不得而知的情况下,阅读让人感觉有点怪怪的。我认为这跟后来高肆的转变没有被澄清也有很大关系。不如用第三人称~Susie说呢?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