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树》这部小说的作者十分有趣,有许多对巴尔干地区的好奇与不解,故而总是向我咨询。看在我们关系好的份上,我可以夸他倒是有点火眼金睛。关于巴尔干的事情找我不一定对,但他也只能找上我了
刚开始他听我跟他讲巴尔干,总是充满了对异世界的重重好奇,但听到最后,又总是一副“啊——就应当是这样的”的样子。那个世界离我们很远,但有一两座桥连了过来(巴尔干特色什么都掺和两下)——南斯拉夫(以及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
那部小说隐喻的国家其实已经十分明了,就是阿尔巴尼亚,一个国土面积不足3万平方千米的弹丸小国,大概和北京加上天津差不多大。考虑到上个世纪阿尔巴尼亚的种种政策和行为,确实是一个被人淡忘的喜剧大舞台(一个可以找到任何牛鬼蛇神的神秘之地),这也是他选择了阿尔巴尼亚的原因,也许应该说是莱蒙尼亚
他是个很有趣的人,这主要体现在对巴尔干的兴趣上。有一回他看了油管上一个波斯尼亚人用疯狂弹舌展示惊悚的波黑大汉堡,那似乎把他给吓一跳,后来就一直对波斯尼亚有一种奇怪的看法(波斯尼亚人都是疯狂的穆斯林),其实有点正确但不多
后来他愤怒地跟我批评北约对塞尔维亚的各种残酷制裁,包括经济制裁、军事威压、领土剥夺……过了一个月,他又跟我愤愤地说,为什么北约当年没对塞尔维亚狠一点,那个国家简直畜生……
还记得刚开始跟他聊起巴尔干地区深入骨髓的民族仇恨,他总是一阵义愤填膺,又一阵遗憾落寞,感慨民族主义的恶劣和悲哀,叹惋南斯拉夫的没落。后来他好像想明白了,跟我吐槽了一句“现在想想他们也真是活该,恶人自有恶人磨,种族主义自有种族主义折磨”。
作者本人的各种观点却没有在小说中体现,用他的话来讲,他只想为读者尽可能地还原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一点在我看来尤为可贵,他对历史的这种态度也正是我愿意不断为他讲解的原因,作为历史政治的爱好者,我十分欣赏这样端正的态度
下面我们来浅聊一下《柠檬树》里的一些历史依据,其中许多十分值得探讨的
阿尔巴尼亚的近代史:1912年阿尔巴尼亚民族主义势力崛起,脱离了长达五百年的奥斯曼统治,独立建国阿尔巴尼亚公国
但是一战爆发了,于是乎亡国
1920年起国际联盟参与了阿尔巴尼亚的调控,后面经过多起各方势力的争夺和政变,阿尔巴尼亚终于在1928年正式独立建国,是为阿尔巴尼亚王国,初代君主索古一世登基
但是法西斯主义又盛行了,建国十年左右,意大利入侵了阿尔巴尼亚王国。于是乎又亡国了,末代君主索古一世流落境外
1940年代阿尔巴尼亚的地方共产主义势力兴起,各地的共产主义团体缔结为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展开了与法西斯势力长期的斗争,但于事无补
1943年意大利发生了内部政变,短暂的空窗期后,德军又占领了阿尔巴尼亚。终于在1944年,盟军攻陷了阿尔巴尼亚的法西斯势力,劳动党紧跟着草草宣布建国
可以看得出来,就算莱蒙尼亚的原型是阿尔巴尼亚,早先的历史也不完全对得上。实际上这是因为小说参考了许多同时期各地的历史事件,比如战后的法西斯政府残余在阿尔巴尼亚从未出现
但这隐喻了希腊的社会主义革命——1944年盟军攻下希腊后,临时扶持了原先的法西斯政府,长期在希腊打游击的希腊共产党和希腊政府顿时爆发了激烈的内战,可惜最后希共敌不过由美国扶持的政府军,最终成为了一场失败的革命
对了,槭树原产于日本,并且在欧洲只是小规模种植。至于为什么选了这个树种,他说,是因为他看中了槭树平和的内在……我觉得他应该只是随便找了一种没人认识的树吧
由他去吧,谁让他是利安德呢。就算主角团最后用魔法一举击败了万恶的资本主义世界,那也由他去吧
最后莱克伊少将从苏联那买了两公斤CDI-3,组建起一支改造人大军登陆美国本土,实现资本主义世界大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