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想要作文
于是他睡觉
他的世界从此变得清晰
她叫澄。一个被困在放大镜下的作家。
她的感官是一扇永远无法关闭的门。
世界对她太慷慨,又太残忍,将所有的细节,以原本千百倍的体量,不由分说地倾倒给她。她试图用文字记录,但笔下流淌出的,也只能是那些扭曲、被无限放大的恐惧。那是她唯一知道的真实。
直到那个夜晚。
那夜,她在梦中抬起头,第一次,正常地看见了一片星空。
没有刺目的光晕,没有撕裂的锐利。星子只是星子,疏疏朗朗,彼此守望。银河是一缕轻薄的纱,流淌过天际。一种她从未体验过的宁静,轻轻覆上了她的眼帘。她只是看着,内心第一次没了恐惧,只有一种近乎落泪的安详。
清晨醒来,她坐到书桌前,几乎是贪婪地写下了这一切。笔下的文字,第一次挣脱了往日的癫狂,变得清澈、温驯。那是一篇美好的,关于星夜的散文。
这次经历,使她开始有意识的在睡眠中寻找那份遗失的正常。
她在床头放了一个厚厚的本子。每个清晨,她都在半梦半醒中记下那些美好。
当然,梦境并非总是仁慈。那些现实世界折磨她的恐惧,也会寻踪而至。一把餐刀会突然在抵在她的眉心,锋利的刀片占据整个视野;父亲一个早已模糊的、厌弃的神情,会被瞬间拉近,定格成巨大的、无声的审判。她总在这样的噩梦里惊醒。
但她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被动地承受。她学会了在梦中转身。当刀锋的寒意刺来,她开始努力去看它背后,是否藏着一束可以划开黑暗的光线;当那扭曲的面容逼近,她试图去回忆儿时,父亲是如何担起了整个家。
这个过程像一场无声的修行。渐渐地,她将自己的探索领域延伸到了现实世界。
有一天,她走在街上,一片梧桐叶旋转着落在她肩头。在过去,这叶片的每一处枯萎都像狰狞的哀嚎。但那一刻,她先是本能地一颤,随即,梦里那棵宁静的树的影子悄然浮现。她深吸一口气,第一次,尝试着像在梦中那样,不去抗拒它的出现,而是感知它的内心。
她发现,当她不抗拒那份被放大的感知时,那叶片依旧枯黄,却不再令人恐惧,而是浓郁而温暖。
恐惧的背后,原来藏着可爱。混乱的深处,原来蕴着清晰。
她终于明白,梦境并非是在逃避现实,而是让她看清,世界本身从未改变,改变的是她凝视世界的目光。那日夜折磨她、被无限放大的感官,既是诅咒,亦是天赋。
她回到书桌,翻开那本记录梦境的书。最新的那一页,她写道:
“我曾以为世界是模糊的,因为我活在剧烈的清晰里。如今我才懂得,真正的清晰,不是看清一切的纹路,而是读懂万物之中,柔和的内在。”
她的世界,从此变得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