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我没有前往有天然雪景的地方。但其实管制放开后,我应是更有机会到自然中看一看,有自己亲近冬天的感受。
在二月初,我购买了开学第二周周末的往返伊春市的机票。只是单纯的看到有同学前往黑龙江旅游欣赏到冰雕后,我也想体会东北的冬天。我没有提前查询有关当地环境的特点,直到出发前两日,我才预定宾馆,并考虑着装的安排。
出发时是二月底,好像北京的冬天的感觉已经远去,大厚外套已经几日没有我穿上。虽然我还固守冬季的三条裤子,但也有同学开始着春装了。据查询伊春那时的最高气温有时还达不到北京冬日白天的平均水准,我多备校服,准备穿五条裤子三件运动装。在家长的劝导下,虽然还有芥蒂,但也时隔多年穿着了毛衣毛裤。
赶头班地铁前往机场,五点一刻的北京还像冬天——一种在温暖衣服中也会感到环境有一点刺骨的感受,我对冬日出行时的朦胧印象。又有点怀念,毕竟可能再过不到一个月就进入夏天了,每次我都是舍不得冬天的。
七点一刻的我在飞机上,北京的天灰蒙蒙,在右侧窗口迎着朝阳的我起飞后也很快睡着了。醒来时已经到了哈尔滨西边,天晴无云,远看黑色的松花江,还有几处山头上的白色,这让我想起“白山黑水”这个词语。
空中看见的山林似乎白色很淡,快落地的时候发现密林底下有积雪。后来了解到这是自然中天然的特色。在小小的没有滑行道的机场落地,滑行到跑道头,看到道肩旁升降带有被铲好的厚厚的雪。我那一排座位只有我一位旅客,于是我在座位上穿上了第四条裤子。离开航站楼就感到了冬天的感觉,晴日特有的干爽的寒冷。真的比两个月前的北京更冷一些。
乘上出租汽车,沿着像北京郊区的国道一样的机场路穿过伊林经营所的树林前往市区,沿路有冰雕,我也看到了这黑龙江省的特色。路边的树下也有厚的但看起来很轻柔的雪。继续转车到了美溪区,感到城区与自然的近距离——独门独户的平房直接对接市政道路,小院子里的田地让我想起了乡村,但管辖这里的的确是居委会和街道。在街上走着, “赫鲁晓夫楼”小区的大门已经拆除,门架标牌与灯箱和内部路的路面饱经风霜,外立面维护不错的建筑都是行政或国有企事业单位。从汽车站到火车站,沿途的烂尾楼和废弃平房上堆着雪,或许这是自然在抚慰伤痕。
从美溪火车站乘车,在汤旺河右岸欣赏着整个冬天(或许还算冬天)我看到的最美雪景。这可能真的是近一年我离自然最近的时候。列车每过十几公里就停靠在四等站或乘降所,距离站台十几米的地方就有能看见生活的平房和小院。重要的不是盈利而是每日服务市民,用更绿色与安心的方式帮助这里的普通人走向千里以外的梦想,或者让千里以外的普通人也能来到这里有深思和成长。虽然是近百年前可怜的劳工被侵略者强迫修建的路基和铁轨,但是如今也被伟大的社会主义铁路升级和维护着,为伊春的经济建设发扬着光辉。自然包容与见证这种物质和非物质的融合,我感觉很被安慰。
到站是伊春的友好区,通向汽车站的道路行经的低速四轮电动车比汽车还多。我走进一家面馆,暖气开得很足,立刻从寒冷变成温暖,热的我出了汗,又着急去找公交车,在大厚外套里面留下了又冷又热的记忆,也是一种冬日的美好吧。二十点来到伊春河边的公园,几乎没有人,写字楼也关着灯,游览完毕欲前往宾馆,才发现公交早已收车了,步行在街上时感觉这二十点很像北京的二十三点。寒冷就像是深夜,四条裤子还是有些透骨凉。于是次日穿五条裤子,还挺合适。
宾馆在市区的本地人居住的社区里面,早七点我穿过热闹的小街,走到水上公园,触碰空无一人的休闲区体育器材上的雪,粒粒细腻的感觉是天然的贴心。河对岸有地质博物馆,河已完全冻住,河面的积雪上也有清晰的脚印指引,我走上这宽广的冰面,在蓝天下更深刻的体悟到冬季的美好,风吹动卷发,是我与自然的连结。了解到伊春的地质史,生态环境优秀、林业保育前沿、矿产绿色开发、永续发展争先,是美丽的林都伊春啊。
小小的伊春机场一天只有四个航班,只有两架飞机来到这里。就连北京郊区的高铁站的候车室的面积也比他大。转眼就坐在返京的客机上,此时再看翼下的东北大地像是“黑山白水”,河湖的冰面上应是有了积雪。一天就有这样的新美景,真是童话一样的世界,今后我也想更多和自然亲近。北京进近时看到扣在钢筋水泥森林上的天还是灰蒙蒙,还没有落地我就开始想念小城伊春的广袤的蔚蓝天空。
返程近乎满座,于是我在闷热厚实的五层裤管里面捱过数个小时,直到回到出发时的地方。这或许像人忘记初心过程的痛苦。我想,心离天然更近一些,怀着对自然的爱,日常的学习生活也会感觉更有意义,更幸福吧。
第一单元 总结
1、这个单元我们用了2次课在户外游荡(起始课“感官地图”,第二次课照相机游戏)。观察-体验,然后写作。你感受如何?
我感觉很好!我喜欢在户外行动,并且探索。我过去一个人的旅行总是涉猎的地方太多但是没有细致的观察,回到家后又有别的事务,就很少能写作下来,写的也是距离内心感受很远的。咱在校内创设了机会让我们细致的观察,并且带有您的指引,还给予了写作的方向,这样让我久违的有了表达内心的机会,对我的心灵和谐有很大的帮助。“游荡”,观察体验(这个细致的我似乎上初中以后就很少有了,但感觉真的很好!),写作都是我所喜爱的事情,这两次课实现了将这些喜爱连接,并且创造出了更幸福的感觉,好喜欢!
之后的三次课要求从记忆种寻找切身的体会(四季,自然笔记)。回忆,写作并且思考。你感受如何?
写四季我感觉挺复杂,从记忆里翻腾出来的体会不都是美好的,写的时候手脚发凉,敲键盘是不够有力的。但是写出来了对我也是一种治愈,因为有些自己看的很重的其实没有那样重,时隔多年再看的确没了这个成长会失去很多色彩,我也不能成为今天的我。算是尝试了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分感官),写作时思考后记忆中的负担减轻了很多,真是大好事!感恩创写可。
写自然笔记我感觉很好啊,刚去完一周就拿出来写。的确是我自己已经有了的思想,我正好也想写,是很流畅的真情的美。感觉是久违的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尝试用到了自己新学的一些词,尝试把自然体现在表达里面,也提升了一些写作详略得当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近年一直被语文教师们指出)。随着写作感觉自己的内心更开阔,在好感觉里面实现了一些个人成长,感受是创写的确和我去年选课时想的那样,成为我生活中的甜。
2、如果需要概括你和自然的关系,你会怎么说?
我和自然的关系是若即若离的。作为城市中出生和长大的孩子,提到自然我会想起自己小学时返回父亲的故乡的经历,我看到活的家禽和田间地头的粮食,可惜我作为城市孩子不了解农村生活以及在自然环境的生存知识(例如找方向、爬野山的经验、渡水的经验)。上初中以后我开始热爱到北京郊区乡镇游玩,在一些山区就会发现自己缺少很多经验,例如辨认方向和估测山路高度一类的。随着我出行的增加以及成长,我越来越热爱自然,也想和自然更亲近,正在学习一些和自然相处的方法,但是“高考又不考”,所以还是很多时候疏于定期学习,可能还是若即若离。
这个单元的观察-体验-写作/思考,给你带来的是什么?
给我带来了治愈与成长。最开始是愉快和幸福,对我来说观察和体验本身就是我平时自我奖励和取乐的方法,初中时有时我也会通过写作来疏解内心,但是那时是没有系统的方针和正确课程的帮助的,对写作能力水平的提升帮助不大,这个单元的联合模式,使得我从观察和体验中得到的收获比以往可以得到更多,也掌握了这种能力。让我在写作的同时还能有思考,老师的点评也给我写作的进步提供了帮助。并且写作是基于“真实且自由的表达”,我也确实做到了“有趣且有效的参与”,给我带来了一些能支持我在“版本倒退”中仍坚持对未来的希望的光芒。还有一些带来的东西在前几个问题的回答中已经以及写出了,疗愈过往什么的,总之本单元的确对我帮助很大。
3、对于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和上法,你有什么建议?
或许讲童年的话我和可能的一些同学会经过一些调整情绪状态的过程,如果有课后习作难以完成(或写出来很不愿发出来),希望可以提供替代任务(或仅发给您)。我觉得应该我还能接受,可以正常完成和发出,这些也是我所需要的,写出来会帮助我成长。相信您会给予我们相信、理解和支持。期待接下来的课程。
对于接下来作为写作者的自己,你有什么想说的?
享受和聚焦写作本身吧,我真心认同写作是快乐的,将周六的时间给写作是很好的!我要努力在周六(含)以前就完成每周的创写任务。希望继续可以写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同时顺利的提升到写作能力,要继续积极投入在创写课程中。
确认本单元作业完成情况 三篇习作均打勾确认,均按时提交。
第二单元的确有可能涉及每个人的隐私地带。
这的确是个挺重要的事。本来以为这节课不会涉及到就先没说。感谢情海空城提醒。
下节课我会给大家说,如果感到某次作业不方便发出来,可以私信给我,或者仅告知我写完了即可,然后找个树洞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