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
高一明德3班 蔡铭睿
江临川第三次在数学课上被粉笔头砸醒时,窗外的梧桐正在往练习册上投下青铜色的阴影。他悄悄在课桌下翻动素描本,昨夜梦中的场景从铅笔尖流淌出来——缠绕着玉蝉的青铜神树直插云霄,戴着黄金面具的匠人正往树身浇灌液态的月光。
“江同学,解释下这道概率题。”班主任敲着黑板上的例题,”别总想着考美院,你爸说这次月考再垫底就…”
博物馆闭馆的提示音突然在脑海炸响,那是他偷偷录制的青铜器馆闭馆钟声。江临川摸向校服口袋,冰凉的玉蝉复制品硌着掌心。自从三个月前在省博临摹青铜树睡着,这块仿制文物就成了连接梦境的钥匙。每晚十二点零七分,床头加湿器的水雾漫过玉蝉时,他都会坠入那个青铜浇铸的远古世界。
此刻残阳正透过教室玻璃,在概率题旁映出青铜树的投影。江临川突然发现题目中的骰子点数分布,竟与昨夜梦中青铜轮盘上的星图完全一致。当他颤抖着写下”1/42″这个毫无逻辑的答案时,全班爆发的哄笑声中,唯有数学老师盯着他画满青铜纹样的草稿纸若有所思。
暴雨夜,江临川蜷缩在博物馆员工通道的屋檐下。父亲撕碎的素描纸在雨中浮沉,像极了梦中那些被青铜熔液吞噬的帛画。闭馆前的最后五分钟,他闪身钻进青铜器馆,玉蝉在恒温恒湿的展柜里泛着幽光。当安保手电光束扫来的瞬间,展柜玻璃突然反射出梦中黄金面具的轮廓。
“这不是盗窃,是科研。”三天后,化学实验室里,江临川将玉蝉碎片放进试管,”《考工记》记载青铜配方是六齐之法,但梦中显示要用陨铁…”沸腾的溶液突然析出雪花状结晶,投影在墙上的形态竟与数学月考最后那道超纲题的图形重合。
省美术馆毕业展开幕当天,暴雨再度降临。江临川站在《通天彻地》装置前,看着雨水在三千枚青铜齿轮间汇成银河。那些用失蜡法复刻的玉蝉正在齿轮中心振动,频率与博物馆闭馆钟声完全同步。
“中央美院专家组特别推荐作品。”策展人念出评语时,江临川正凝视着展签旁的二维码——手机扫描后显示的《逍遥游》全篇中,每个”鹏”字都被替换成了他素描本里的青铜飞鸟。
闭馆灯光次第亮起的刹那,最后一批观众发出惊叹。青铜树顶端的玉蝉突然开始旋转,将整个展厅的光影投射成螺旋星云。江临川摸向胸口,那里贴着被父亲撕碎又粘好的青铜树素描,纸页间渗进的雨水正散发出与博物馆相同的檀香气味。
故事梗概
开局矛盾:高二学生江临川在省博物馆临摹青铜树时睡着,玉蝉坠落激活古蜀国祭祀场景的梦境,却在月考中因绘画耽误复习引发家庭矛盾。
双重启示:梦境中重复出现《逍遥游》竹简残片与青铜面具匠人,现实中发现玉蝉裂纹与化学试卷上的碳十四检测题形成时空回响。
梦想实现:利用文物修复知识重现梦中青铜铸造技法制成装置艺术,在暴雨中完成天人感应的行为艺术,最终作品被收录进央美附中毕业展。
藏书阁主总结在此——
a. 一个月的创作过程中,你最享受的是哪部分? 感觉最困难的是什么?
最享受的是查找资料,准备素材的过程,感觉最困难的还是构思,想要写梦境,写理想但是具体是以什么事件作为引子,是小说是否感人的重点。
b. 如果重来一次,你(可能)会改变作品的哪里?绝对不变的是哪里?
终稿我把细节以及学业贯通起来了,让他们能够互相迎合和成就彼此,显得很妙,这也是修改提升和比较得意的地方,也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
c. 请根据实战经验和教训,总结从事这类创作(创造性的、叙事的)时,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 (1~3点)。
选题的切入点要准确,再者就是素材的选取,内容的新颖以及构思的双关或者巧妙,还有对现实的启发意义,都是比较重要需要考虑的地方。也希望大家能喜欢我的创作。还是很期待大家的评论。
我猜阁主在意构思的精巧性,而我更在意从人物出发去创作,读的时候我们能将心比心去共情主人公的经历。看得出阁主在玉蝉与青铜树的古今呼应奇迹上下了不少心思,但我感受不到江临川的意志,觉得隔着一层膜。
江临川为什么对古代器物感兴趣?美术方面的兴趣(临摹器物造型,做到艺术鉴赏、文化寻踪)与目前文章里侧重的在实验室重现古代炼铜技艺有什么关系?我不大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