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离歌——大作品初稿

天是阴青色,廊檐下雨脚如针,在石板路上织出无数个小水洼。她踩过青苔蔓延的石板路,水花溅上小腿,微凉。可她浑然不觉,只是茫然地向前挪着,眼神空洞地穿透雨帘——方才明轩那句轻飘飘的话像一根深深扎在她心里的针,怎么也拔不出来。

 

她叫柳璃素,这名字是母亲沈清如取的。她是位浸在书香里的编辑,性情温柔如春水,总在璃素枕边放些清浅如溪流的散文,那些文字里只有花影与月光,不见一丝世间的沟壑。父亲柳铮是一名程序员,他的人生仿佛一行行严丝合缝的代码,只容得下预期内的结果。他要求璃素像程序般精准运行,尤其在那架昂贵的钢琴上。童年记忆里最清晰的烙印,是窗外雷雨交加的夜晚,父亲沉着脸立在琴边,她指尖发颤按错一个音,他骤然拔高的声音便如炸雷劈进耳朵:“重来!这遍不对,晚饭就别吃了!”琴键冰凉的触感混着泪水咸涩的味道,日复一日……

 

带着这份沉重的期望,她像一张拉满的弓投入学业。成绩单上名列前茅的数字,是她唯一能攥住的、似乎能取悦父亲的微光。然而教室的角落,她却像一株自开自落的花。女生们围在一起嬉笑谈论明星八卦,那些喧嚣的热闹与她绝缘,她只埋首于书页间,浑然不觉自己那份近乎透明的纯洁与专注,已在他人眼中酿成了无形的隔阂与潜滋暗长的嫉妒。

 

直到初二语文课,老师安排她与明轩成了同桌。明轩校服整洁,坐姿挺拔如笔直的标尺,课堂发言时声音清朗,思路清晰得令人侧目。讨论问题,他眼神专注望过来,语调温润:“璃素,你觉得这样理解对吗?”那瞬间,仿佛有细微的电流无声窜过她的心尖。从此,语文课成了她生活中唯一发烫的日子。她第一次鼓起勇气举手,声音细如蚊子,却清晰回答出了老师的提问;小组讨论时,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被他侧脸的轮廓牵引,某种从未有过的、青涩而慌乱的情愫悄然萌发。她的目光开始有了重量,时常在教室的喧哗里越过人群,精准落在他身上。可当看见他对其他女生也投去同样温煦的笑意,心口便泛起一阵酸涩的滞闷;甚至老师提问明轩时,她紧张得呼吸都屏住,竟忍不住小声替他作答,惹来后排女生意味深长的低笑。

 

命运在初二下学期陡然急转。一场流行病席卷而来,竟诱发了她体内蛰伏已久的慢性炎症。医生宣告这将是漫长而难愈的隐痛时,璃素怔在原地,许久才回过神,泪水早已决堤。柳铮的反应更为激烈,这完全超出了他逻辑程序的运算范围——他无法接受“努力”得不到“健康”这个唯一正确的结果。他焦虑得双目赤红,拽着璃素跑遍全城大小医院,得到的却始终是冰冷的摇头。一次次徒劳往返中,失望与恐惧像毒藤缠绕父女二人,争吵如利刃,在她本就脆弱的心上刻下更深的伤痕。沈清如的安慰温柔却浸满无力,她目睹女儿日渐枯萎,最终只能将自己反锁进书房,让书页成为逃避现实的最后堡垒。

 

休学一个学期后,重返初三的璃素,像一片被风雨打蔫的叶子。成绩不再耀眼,旧日那点孤高的距离感,在同学眼中早已异化为令人不适的怪诞。敏感如她,捕捉到那些骤然压低又意味深长的议论:“看她那样子,以前装得多清高啊……”,“谁知道是不是故意休学逃避考试?”……最致命的一击,在一个放学的黄昏悄然降临。她抱着书转过教学楼拐角,明轩和他朋友的声音毫无遮拦地飘来:“……你说她到底怎么回事?以前像不食人间烟火似的,现在看,装的吧?……还总偷看我,怪吓人的。” 那个词——“人设”——像一根浸满剧毒的针,猛地刺穿了她最后的心跳。她脑中嗡然作响,仿佛听见某种琉璃般的东西,在深处轰然碎裂的清脆声响。

 

曾经支撑她的世界彻底崩塌。她开始失眠,整夜枯坐窗前,看外面灯光次第熄灭,仿佛自己也被遗弃在无边的黑暗里。一天深夜,父亲暴躁的催促声又在门外响起:“再不起来练琴,你这辈子就废了!”那声音像点燃引线的火星。她猛地拉开房门,一把抓起放在门边的琴谱,纸张撕裂的尖啸声刺破了夜的死寂。碎片如雪片纷扬落下,她第一次直视着父亲惊愕的眼睛,嘶哑地喊:“废了就废了!我早就碎了!”

 

她只觉得身体一天比一天沉重,灵魂却轻飘飘地,仿佛要挣脱这具躯壳飞走。

 

夏至日,晴空万里,她独自来到了海边。眼前的一切都完美得那么不真实。金黄的沙滩平坦无垠,蔚蓝的海水卷着洁白的浪花涌来又退去,天地间只余她一人。她光着脚踏上沙粒,被阳光烘烤得暖融融的细沙温柔地包裹住她的脚,又一点点带着她往下坠。一种奇异的安心感弥漫开来。直到沙粒几乎没膝,一丝冰冷的恐惧才倏然涌来。她猛地用力,将双腿拔出。自由了。她回头望了一眼沙地上那两个深陷的脚印,再无留恋地向前走去。一步一步,脚印在身后延伸。到海与沙的边缘了。海浪舔上她的脚尖,清清凉凉。风撩起她的发丝,视野模糊了,唯有大海无边无际的辽阔感沉沉压来。她闭上眼,转向太阳的方向。强光灼烫着眼皮,带来一种近乎圣洁的痛楚。在日光强烈的洗礼下,她觉得自己薄如蝉翼的灵魂正被蒸发、消散……趁着意识尚存,她拨开额前固执的刘海,缓缓睁开眼——世界竟变成了一层奇异的青蓝色,像她最爱的薄荷糖,清凉而虚幻。她深深吸了一口气,一种久违的生气充盈全身。她甚至露出了那个初识明轩时的、羞怯而干净的微笑。她笑着,一步步走向大海深处,海水渐渐漫过腰际。她忽然张开双臂,像拥抱久别重逢的故人,直直地向前倾倒下去。巨大的浪花飞溅而起,吞噬了她单薄的身影。海面汹涌了片刻,终于又恢复了它永恒的、单调的起伏。

 

“璃素!璃素!”

 

遥远的声音穿透厚重的潮水,带着撕裂般的焦灼。她拼尽全力,掀开仿佛有千钧重的眼皮,勉强睁开一丝缝隙。

 

“你终于醒了!” 是父亲柳铮的声音,嘶哑而颤抖,布满血丝的眼中是前所未有的惶恐与万料不到的惊喜。

 

白炽灯的光线刺得她眼痛。她茫然地转动眼珠。熟悉的天花板,熟悉的药味弥漫在空气里。她视线艰难地移向对面墙壁——那幅巨大的海滩风景画依旧静静悬挂在那里。画面上,碧蓝的海,金黄的沙,纯净得没有一丝尘埃,空无一人。海浪在画框里永恒地翻涌着,一波,又一波,永不止息。

avataravataravatar

7人评论了“素问离歌——大作品初稿”

  1. 作者自评:
    1、写完(或者构思好完整情节)的人请再次确认,你的三个词实际是什么?
    请确认你的三个词最终版本是什么。
    追寻自己的美好(学习成绩、心上人、与父亲的关系…)努力让自己保持纯洁 不变的

    2、这篇作品里你最在意的是什么?
    璃素人物形象的丰满性
    这一点,你表达精准了吗?
    很显然没有……
    如果没有,你觉得还缺些什么才能达到效果?
    关于璃素的抗争(还不够充分、强烈)

    3、关于这篇作品,你最不确定的两点是什么?
    请以提问的形式放出来你的疑问,让读者来参与帮忙。
    璃素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或者说,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更合适、顺畅?(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写的时候就是凭感觉顺着写了下去,现在脑袋也晕乎乎的😣)
    璃素在苏醒过来后,她会有所改变吗?会认清现实,从此变成“普通人”,还是正式走向生命的终点,以洁身自好?

    avatar
  2. 1. 柳铮的反应更为激烈,这完全超出了他逻辑程序的运算范围——他无法接受“努力”得不到“健康”这个唯一正确的结果。他焦虑得双目赤红,拽着璃素跑遍全城大小医院,得到的却始终是冰冷的摇头。一次次徒劳往返中,失望与恐惧像毒藤缠绕父女二人,争吵如利刃,在她本就脆弱的心上刻下更深的伤痕。沈清如的安慰温柔却浸满无力,她目睹女儿日渐枯萎,最终只能将自己反锁进书房,让书页成为逃避现实的最后堡垒。
    这一段真的很好地把家庭的沉重氛围写出来了!!感觉父亲这个形象在这一段里非常生动,母亲的性格也很突出。人物塑造的非常好!!
    2. 感觉她应该是一个渴望抛弃家庭又眷恋家庭的人。她感受着家庭的温暖,也忍受着家庭的压抑,所以她的内心一定是极其矛盾纠结的,她做出选择时也不会很干脆,是一个瞻前顾后,又因为被保护的太好,没有勇气去做出格的事情的人。
    一个人死过一次了,一定会有所改变的,但是这个改变很快是不太可能的,她可能慢慢改变,但是如果基于刚才我的人设的话,她不会离开家庭,她可能挣扎痛苦一辈子,也可能麻木认清事实,但又因为“养育之恩”不忍离开……类似这种。她的改变可能是更在乎自己了吧?
    3.明轩这个人在她生病以后就没在出现过了(?)感觉这个人还挺重要的

    avataravatar
    1. 谢谢R!!分析得特别好,给我很多启发……明轩在她生病后不是和朋友在背后议论她嘛,这也成了压垮璃素的最后一根稻草。

  3. R引用的那段的确给我强烈的冲击感,不过最打动我的在这里“趁着意识尚存,她拨开额前固执的刘海,缓缓睁开眼——世界竟变成了一层奇异的青蓝色,像她最爱的薄荷糖,清凉而虚幻。她深深吸了一口气,一种久违的生气充盈全身。她甚至露出了那个初识明轩时的、羞怯而干净的微笑。”

    从这里,我知道这个女孩没有失去她内心最宝贵的东西。而人往往如此,这个地方的话锋一转让我感受到人性的复杂与坚韧,让这篇作品更丰厚。

    在投海之前之后,我都没看见璃素做其他抉择(虽然她撕了琴谱,但这源于冲动,还不算一种抉择)。我觉得一个人走到最后一步之前,哪怕不被人看到,也一定有过挣扎抉择的。因此,这里的投海在我看来似乎更像一种”仪式”。这让我觉得,被救醒来后,她也许会陷入一种自我封闭,靠着内心本能的至纯至美幻觉筑起高墙,全做自我保护。也许来年春天,或者什么时候,她会恍惚脱壳而出?重新获得恸哭的能力,像孩子一样蹒跚而行,学习着如何新生……

    avatar
    1. 我认为不要担心问题无法马上获得解决。内心深处的转变的确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现在的结尾好像在惩罚父亲、麻痹璃素,我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尾。

      1. 感谢山精!!!😭😭(dbq刚回复……👉👈)是的,璃素在投海前露出的清澈笑容的那一刻,她重新找回了曾经纯净的、美好的一切(包括她自己),仿佛曾经经历的一切黑暗都被驱散了(或许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回光返照”?)。兜兜转转,最后还是没有写成“她被这个世界折磨得遍体鳞伤,即使有过反抗,最终还是彻底碎了”那样……哎,本心难违,希望那些美好最终还会回来,并在黑暗的映衬下显得更为珍贵。

  4. 1.
    可当看见他对其他女生也投去同样温煦的笑意,心口便泛起一阵酸涩的滞闷;甚至老师提问明轩时,她紧张得呼吸都屏住,竟忍不住小声替他作答,惹来后排女生意味深长的低笑。
    好细腻的心理描写!!!!!!特别好的塑造了细腻敏感的青春期女孩的形象!!!!

    2.
    感觉琉素是位心思很细腻很温柔的女孩,即便对父亲的严格约束颇有怨言但是不太会和父母彻底闹掰。
    我觉得她会变成“普通人”,或者说她本来就是“普通人”。对比之前会有改变,但是就像R说的,她大概不会离开家庭,未来可能是默默忍受父母的管制,但大概不会严格遵守(?
    3.🈚️

    avatar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