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作自由命题大作品,你最深刻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在你付出的努力里,你认为什么是最值得的?
经验和教训是明白自己最想表达什么,对什么真正的关心是最重要的。在构思写作的早期,我想过要创作关于“民俗恐怖”为主题的故事,但发现自己只是看过相关的几部电影,脑海里都是“别人的故事”。可见明白自己关心的话题也许需要建立在对主题的充分理解上,这样才有话可说,有故事可写。(比如我对原先的主题依然有兴趣,如果想创作出好故事的话,需要深入明白“恐怖”的根源在哪里,或许需要阅读一些心理学病理学相关的书籍,或者了解西方的一些宗教传统。)
在创作最终确定主题为“母女关系”的故事里,我依然觉得“无话可说”。我明白再换主题也许依然会这样。一方面可能源于我平时忙的没有时间静下来思考东西,只是活在网络的语境下自以为是(这方面肯定短时间是无法改变的了);一方面我分析到自己似乎缺乏“母女关系”议题的素材——虽然对比如“符号化的爱”、“东亚女儿要给母亲当老公”这种观点耳熟能详,但我缺乏证据。因此我选择了短期内比较高效的方法,也是我认为付出的努力里最值得的——网络检索。我不再只注意博主的观点输出,有时也会阅读评论,这是生活在世界上的女儿或妈妈真正在意和受困扰的,也应该成为我真正需要创作的故事。后来,我也了解到了一些极端的情况,比如弑母一类的案件。但考虑到我想写的,和大部分人和我真正接触的还没有到那种地步,最后还是没能让它成为我的写作素材。但那种压抑感,我认为很重要。
- 本学期,你从这门课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于阅读和写作,你有了什么与之前不太一样的认识?
最大的收获是即将完成真正的第一步作品。我发现他要比我想的困难,又比我想的轻松。困难在上面都分析到了,轻松反而是让我对那个我曾经不了解的文化创作去神圣化。
- 这学期,你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哪次课(或者做什么事)?最无趣的呢?
最有意思的是大家围在一起给每个人答疑解惑^_^ 感觉大家平时都很i哈哈,但是围在一起说话时感觉和大家的距离更近了。最无聊的感觉是有几次的读书分享,我也不知道原因,感觉过程进行的既拖沓又迅速的。(虽然但是感觉绝大部分朋友都认真准备了的)
- 对你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完成得怎么样?
最大的挑战就是直面自己“血淋淋”的初稿。虽然被山精的鼓励感动了,但完成的不怎么样。
- 读写联合工坊是这学年才开设的新课,你认为这样的读写结合教学方式怎么样?
吐槽、意见、建议……请直抒胸臆,为之后上课的同学能够有更好的体验和更多的收获.
我认为可以把读和写两者联系的再紧密一点?比如可以在前期增加多分析的内容,不限于作者的写作思路,暗喻所指的分析,或者作者得写作意图等。或者基于原文本多写些内容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