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拟人终稿
观察笔记: 每一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长得歪七八扭,大概半个大拇指盖那么大。因为经过煮制所以它看起来干巴巴的,筋络很明显。比炸过的花生偏粉一点,是粉棕色的。有一种自然原生态的感觉,吃起来应该非常健康。闻起来有一丝丝甜味加夹着些许土腥味,好像雨后泥土的芬芳。那是一股淡淡的味道,不凑近仔细闻感觉不到,但细闻时味道会很强烈。摸起来很涩比较糙,比较坚硬。吃起很好吃,很哽啾,锻炼咬合力。完全不可能一次性把它咬断,咬它的时候它会完全嵌入牙齿,跟随着一起运动。细细组嚼后花生会散发出又咸又甜的味道而且搭配非常完美,是一种极致的平衡。嚼起来会发出轻微的嘎吱声,吞咽时会稍微费一点劲,即使已经咽下去了也仍然会感觉到有一些碎屑在喉咙上挂着。
食物拟人: 顺着藤摸着巷,夕阳映照在红砖上,他漫步在小巷中回忆着中学情景,那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其中有一个人对他影响很大。其他教师都叫她松姐,因为她名字中有个松字且她年龄很大了。她总是戴着口罩说是怕被传染了,但他总觉得那只是为了遮挡一下深深的法令纹。一开始上学他其实不太服这个满口中式英语的老太太,老想着挑衅她。还记得有一次默英语样篇,他故意不按照要求,自己写了一篇。他本以为会被那个死板的老师臭骂一顿,但没想到默写本发下来时,满篇都是红笔修改的痕迹,每个语法甚至拼写的错误都被订正过来了。好些句子被画上了波浪线,旁边用细长的笔迹写着:这些表达很高级,我会把它们加到样篇中。不过你还是要背样篇的,避免出现低级错误。他盯着那句评语看了好久,后面再也没在英语课上捣乱。到初二了,松姐到退休的年纪。一些她的同事说松姐身体不是很好,可能不会考虑延聘的事情,他和同学们很失望。他忘不了初三开学第一节英语课。他惆怅地坐在座位上,一直在想新的老师是怎么样的,他会和松姐一样负责吗,他会像松姐一样牺牲自己的午休时间给同学们修改作文吗?好想让松姐继续教我们。上课铃响了,阳光从窗户中洒下来,微风吹拂起纱帘。一个瘦瘦小小的老太太走上讲台,松姐!台下的同学大喊起来。台上的松姐微微笑着,他记得她的目光,那么温柔如春日的暖阳,照拂着每一位同学,她转过身在黑板上写满句式与重难点。到了初三,学业压力很大,每当他放学时,借着夜晚的路灯走过松姐的办公室,总会见到那个佝偻的身影,伏案批改着同学的作业。他听说她的同事总劝她注意身体,不要那么拼,总是熬到一两点去出作文书。以结果看松姐大概是没听。她出了三本书,每本都有砖头那么厚。翻开时他很震惊,松姐真的把他初一写的句子放进去了。他好爱这些书,因为每本都凝聚着松姐的心血。她从来不抱怨她有多累,但每个人都能从她脸上越来越深的皱纹和越来越白的发丝中读出,她总把最好的状态呈现在课堂上,耐心解答着同学的问题,好似不知疲倦似的。毕业那天,同学们在黑板上给松姐画了专属版报,她盯着版报,站在讲台上久久开不了口,讲课那么流利的松姐,名言谚语张口就来的松姐居然被几句寄语难住了。她看着台下的她带的最后一届学生,哽咽地说出毕业快乐,老师爱你们。他看着松姐的眼中泪花闪闪,口罩一点点由浅蓝变深蓝,我们也爱您,他与松姐的回忆在这句有力的回应中结束了。他走到一切事情发生的地方,他的母校,也是他工作的地方。他暗暗想着,一定要做一个像松姐一样默默奉献,爱学生的老师。
作者自评: 花生不如苹果口感脆甜也不如石榴美观,但它营养很丰富,不张扬,深埋于地下,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于是我联想到一位教学很认真的老师。总体过于平淡,人物形象不突出,语句不通顺,仍需改进。
互评: 1.糖果2.描写细致,情感细腻3.松姐长什么样?文中对松姐外貌描写很少。 1.烤红薯2细节描写很生动3.“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