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花

“你究竟是谁?”

“石小姐,你为什么这么紧张?我说了,我是方华的表哥。她死之后,她的父母一直瞒着我,不肯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已经找遍了她的朋友和同事了,但他们都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男人一脸无辜。

“那你为什么来找我?”

“大家谁不知道你是她的头号戏迷?她演的每场戏你都去看。我想你也许认识她的另一面。”

“别犯傻了,演员怎么可能在舞台上暴露真实的自己?我只认识方华扮演的角色。”

男人叹了口气。

“石小姐,我甘愿用钱买你的消息。”

石秋英脸色骤变:“你根本就不是方华的亲人……我想起来了,你就是之前谣传方华潜规则上位的记者!我是不可能告诉你任何事情的!”

彭景显得有些尴尬,但马上微笑着回应:“冷静,石小姐。这有什么区别呢?我们都真诚地好奇方华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交换信息而已。”

“省省吧!”石秋英转身走出门。

 

“我为什么会见到一个已经死去的人?”石秋英面对着一面红墙默想。“上周日是《恋爱中的犀牛》的明明,上上周日是《仲夏夜之梦》的赫米娅,我亲眼看到她,方华,就是那个方华,在舞台上表演……”她打了个寒战,手心被汗浸湿,但还是念出了墙上的字。

“我感到我是一个真正的演员了。”——这是《海鸥》中的台词,石秋英已经念过四遍了。

果然,石秋英发现自己身处同样的老旧狭窄的剧场中,这次是第一排的角落。又是方华。要么就是一个克隆的人。石秋英努力保持冷静。难道她骗过了所有人?她为什么要这样做?这里的观众怎么这么少,还都是十三四岁的小孩子?她能挣到钱吗?石秋英无法理出头绪。

“我曾经想要感谢一个人,却发现我连感谢都不会。我曾经想要拯救一个人,却发现那只让他的生活更加糟糕。我曾经追逐的东西把我吞噬了!”舞台上的方华突然提高声音,念出独白,石秋英看到她眼里流出泪水,有些诧异,但随即像初醒一般责备自己:“你在想什么?指望演员用台词暗示自己的处境?幼稚……”

幕布被拉上。“七点三十。十分钟后下半场。但按照之前的经验,不到二十分钟我就会回到那面红墙前了。”石秋英看了看表,寂静围了上来。

“方华可能就在说出她的心声,万一呢。这部戏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说不定就是她的原创……我记得方华学过编剧——她好像在采访的时候提到过,是在什么茯苓花项目那里学的吧。但那种公益项目,能教点什么?”

“既然方华还在演戏,她为什么要放弃原本在大剧团的机会呢?那可是省里最好的剧团啊……我听说这种圈子里潜规则是家常便饭,方华她不会……难道彭景报道的丑闻是真的?!我不该告诉他我曾见到方华的。”

下半场早就开始,但石秋英却无法专注。

“程言,你快看我采来的茯苓花。”

石秋英抬起头。方华举起一枝野花递一个男人看。

“这分明是桃花。你这姑娘真傻,茯苓怎么会开花呢。”

“凭什么!管它是什么,我偏要她开花!”方华又哭了。她一把抢走桃花,奔跑着从舞台右侧下场。

石秋英觉得浑身有蚂蚁在爬来爬去。“茯苓花?为什么偏偏是茯苓花?”她无法再拖延下去了。“方华掉了眼泪,现在应该要去补妆。我在后台一定能找到她。”她又看了眼手表。“只剩下五分钟了!快!”

石秋英从侧幕冲进后台,只有方华一人。后者见到她冲进来,化妆笔掉到了地上。

“你是——”“方华!”

avataravatar

5人评论了“茯苓花”

  1. 梗概
    方华是一名话剧演员,最经刚刚走红。她接受了一个访谈,在其中她透露自己曾经在某公益项目——茯苓花——接受戏剧培训,并表达了对其创始人和老师顾蓉的感激。有记者实地访问并发表了一篇方华的通讯,结果人们的注意聚焦到了项目本身,并开始质疑其教学环境、教师素养甚至筹集资金的流向,导致赞助者纷纷撤资。方华听闻大吃一惊,陷入了自我责备中。她对外宣称自己意外去世,希望能压下对茯苓花项目的批评;实际回到了顾蓉身边,在一个老旧的剧场中为在茯苓花接受培训的孩子们表演经典戏剧。石秋英原本是方华的戏迷,对她的失踪十分惊异,偶然中发现了红墙,决心利用它的魔法调查方华离世的真相。在使用红墙一段时间后,她终于跑进剧场的后台找到方华当面询问。方华决定坦白真相,可是刚刚说完红墙的魔法便失效,石秋英被送回了红墙前。然而同样在调查方华事件的记者找到了红墙所在,石秋英当即涂抹覆盖了红墙上的台词(让魔法生效的咒语(?)),封锁了让方华再次被看到的机会。

    avatar
  2. 创作感受
    掐头去尾的写作……很不舒服。我实在不希望让读者只能通过梗概得知我在说什么,所以正文里有很多“为了交代而交代”的痕迹。
    目前方华和石秋英根本没有真正的建立联系,或许在我的设定里这就是一个弱点。演员和戏迷的关系太薄弱、平凡了,在这种情形下,方华凭什么向石秋英坦白?我想让两人本就是密友,但如果是密友,方华为何瞒着石秋英?
    我选择跟着石秋英讲故事,但后来发现这并没有明显的好处,反而……要给她加许多工具性、交代性的语言。
    主要的困难就是时间不足。我理应将原始的设定和故事进一步打磨的,但却被迫匆忙开始写作……

    avatar
  3. 或许作为华彩片段来说铺垫有一点点点多,比如与记者的对话或者来到红墙前的缘由其实还是在解释和铺垫(看得出来作者真的很想让读者看懂😌)。其实真正的主人公的情绪高潮或许是在两人见面对峙的时候(?)
    主要矛盾就是方华的热爱和社会上太多庸俗的视线(就是那种不关注作品本身就喜欢挑刺那种)。可能还有石秋英的探寻和方华的躲藏()
    解决的怎么样……?还没解决😌
    删减的话……如果是作为华彩片段,建议删去前面的一些解释铺垫部分叭(

  4. Diethylthiambutene-乔

    首先,如果我理解的没错的话,文章里呈现的华彩片段是梗概最后一句话之后的内容。但我觉得这一段不像最高潮的那的部分,像高潮即将来临前的部分,不管是石秋英还是作为读者的我,情绪在这篇文章中似乎都是越来越紧张越来越高涨的,直到她最后喊出方华的名字,故事被推向最高点。所以我觉得虽然这部分已经很有意思了,但是后面的部分可能更有意思。期待.jpg
    其次,乍一看这个片段里的矛盾冲突是石秋英和记者之间的矛盾(题外话:我其实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片段会从和记者的对话开始,总感觉记者的身份可能不是那么简单……?),但更深层次的,或者说更核心的矛盾,像方华身上的矛盾,她看起来就是一个很矛盾的人,我感觉她对实行这个公益项目是非常坚定和毅然决然的,但是在问题产生时(负面报道造成的负面影响),她却选择以假死脱身的方式逃避问题,这是为什么呢?会和红墙的魔法有关吗?上述矛盾在片段中目前暂未得到解决,而且我想象不到会怎么解决。我感觉关于红墙的魔法没有怎么阐述清楚,也许可以增加一点点。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