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力马扎罗的雪

1、请用1~3个词/短语描述你阅读的直接感受 。

提心吊胆的紧张感。苍蝇忽近忽远的嗡声。腐肉、野兽毛发和或许少量汗液在热天里的味道。

2、请用一句(人)话概括故事情节。

 失意作家哈里与妻子在非洲旅游狩猎时不慎受伤,腿上长了坏疽,在清醒与人生醉梦的交替之间他死了。

3、请摘录2~3个让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可以简要说一下理由)

这念头一下子冒出来,不像奔涌而来的水或呼啸而来的风那样,而是一种突然弥漫的空虚,充满不幸的味道。诡异的是,那只鬣狗也贴着这股气息的边缘悄悄溜了过来。/

他静静躺着,死神还没到来。它一定是逛到别的路上去了。它成双成对地来,骑着自行车,悄无声息地走在人行道上。/

“永远不要相信什么长镰刀、骷髅头。”他对她说,“它可能就是两个简简单单骑着自行车的警察,或者一只鸟。也可能有个鬣狗一样的大鼻子。”

它现在正在逼近他,但还是没显出什么模样来。只是就在那里。

“让它滚开。”

它没有走开,反而更靠近了些。

“你的呼吸难闻死了。“他对它说,“你这臭杂种。”

/

对死神的具像化描写很有意思,每次写的都不一样。文艺作品里不乏把死神具像化的表现方式,但是这样的freeform似乎是第一次见。

奇怪的是,虽然压根不爱她,一切都是谎言,他却比真心爱恋时做得更好。/

看,他对自己说,我们没有吵架,干得很好。他几乎没怎么和这个女人吵过架,可和他爱的女人在一起时,他们总是吵吵闹闹,以至于最后不得不分开。他曾经爱得太深,要求得太多,心力交瘁。/

人在不爱的时候反而把一段关系处理得更好,感觉这个观察很细致很真实,乍一看反直觉,细细想去却确实如此。这种无可奈何的无力感表现得很引人(我)共情。

4、请抛2个阅读时困住你的真问题(可以是关于情节的,也可以是关于写法的)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豹子与主角有什么联系呢?(虽然这个问题疑似俗得不能再俗了,但是我看来雪山豹子似乎比海滩狮子更隐晦一点……吗,)

很大段的描写只有对话,但是完全不会无聊或者松散,人物心绪虽然没写却也很鲜明,怎么做到的呢?

在《老人与海》的某篇前言或介绍中读到这么一段话:“……出版后评论家们就纷纷指出这简单的故事富有象征意味,是一则多层次的寓言。尽管海明威在一九五二年九月十三日致侨居意大利的美国艺术史家伯纳德•贝瑞孙的信中写道:“没有什么象征主义的东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男孩就是男孩,鱼就是鱼。鲨鱼就是鲨鱼…人们说什么象征主义,全是胡说。“但他又说过:“我试图描写一个真实的老人,一个真实的男孩,真实的大海,一条真实的鱼和许多真实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的确,从书中很多内证来看,作者显然有意煞费苦心地把多层次的涵义融合在一个简单的故事中。“

感觉还是不太明白冰山理论这一套是怎么回事,难道文学家真的在写作的时候处处设计伏笔隐喻象征,然而却会说“大海就是大海”这样耍帅(?)的话吗(他说的两段话几乎是自相矛盾的,感觉好心机啊(误)我就总是喜欢把故事往简单单纯的方向解读…什么程度的解读才算过度解读乃至曲解呢?)

avatar

发表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