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谢再生名词和啊呜!“它”其实一直是水泥地。
1、你觉得,诗是什么?
这个定义跟上这门课前你的定义有什么变化吗?
对我来说,诗是一种心态。那就是——今天可能有很多糟心事,我先不管它们。我愿意坐下来,整理一下脑子,织一件毛衣。一件古怪的毛衣,上面有亮片、玻璃碴子和塑料。织的时候我脑子放空,什么也不想,只想着手里的毛衣。织完了我往后一坐,欣赏眼前这个好玩的东西。我的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解决了。
有变化的。之前把诗当做情绪出口,坐在教室里想起今天多么糟糕,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于是撕一张纸奋笔疾书。越写越想哭,完全没有诗人自由自在的感觉。现在想来,那样的话,不如找个没人的地方砸点东西。情绪可以在诗里表达,但绝不是一味的发泄。写诗还是需要理性的,只是在写的过程中把身上的东西一件件丢掉,完后就觉得轻松很多。
2、诗对你而言是什么?
例如:对杉井来说,创作诗是进入一个向下的狭长罅隙。里面有时把我皮肉擦出痕迹和血丝,有时灰尘毛茸茸,有时冰凉。我每回出来时,都会回味那个没有声音的“呆一呆”过程。
对我来说,诗是一口井。往里面看,只能看到天空。扔一颗石子进去,天空破了,露出我内心深处的执念。上半学期写了不少诗,有列车长,普朗克,还有解剖牺牲品。到头来,一些不变的主题总是围着我。比如权力,比如压抑,比如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不对等。越来越觉得潜意识实在是有趣,三行诗那一次,发现只有被逼到甲板的尽头,直觉和非理性才take over,一些平时不会想也不敢想的东西就蹦出来。诗在我这里就是这样吧,在W204它抽出一把剑指着我的胸口,要不作战,要不逃跑!我选择拿起笔,作战。
3、在写诗这件事上,你的长处是什么?
写确切的故事和人物。拿到任何提示的那一刻,大脑里的导演就干起活。你过来,当悲剧英雄。你过来,当“1999年”背景板。只有这些要素在一张地图上跑起来,那把火才开始烧,诗在我心里活了。打动我的几乎从不是墙上的一小块光,或是下午厨房的一角。我会下意识往里面填事件和戏剧性,好像只有谁死了,诗才成型。这是我很大的不足,我也在慢慢尝试脱离具体,拥抱解释空间更大的意象。或许,这是因为我更容易和故事共情,导致至今仍放不开去蒙着眼跳舞。
4、摘一个你最喜欢的这首诗里词放在这里,作为阶段性收尾的句号。
缀
5、如果你可以再上一次诗歌工坊,你希望什么会有所不同?
我会在每个周三早睡,这样第二天下午就不会困了。